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给“垃圾衣服”一个产业化出口

2014年08月05日 15:24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近日调查了解到,部分送进废品回收站的衣服被成吨转卖,商贩从中挑拣较新的衣服,经过简单清洗,无任何消毒措施,便低价销售给工地务工人员。据了解,这些“来历不明”的衣服暗藏细菌和病毒,可能会传染疾病。同时,此类“垃圾衣服”四处销售背后,也暴露监管缺失。(8月4日《新京报》)

  由于捐赠的旧衣裳,要经过收集、分类、消毒、运输和捐献等各个环节,最后才能由捐献者到达受捐者手中,结果往往是所花费的成本比衣裳本身的价值还高。正是这种得不偿失,才使得慈善机构不堪重负,甚至将其直接拒之于门外,在这种情况下,“垃圾衣服市场”就会应运而生。那些未经过处理的衣服,有可能直接从市场上销售给低收入群体。虽然其来源复杂而有导致疾病传播的风险,然而“垃圾衣服市场”却面临着“法外之地”的尴尬。我国目前只是对国外进来的二手服装有法规规定,目前还没有相关法规对国内的二手服装交易进行规范,属法律真空地带。

  而另一方面,数量庞大的废旧衣裳,又必须找到一个有效的出路。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在生产和消费环节产生约2000万吨废旧纺织品,如果全部得到回收利用,相当于节约原油2400万吨,超过大庆油田产量的一半。然而,由于回收渠道的狭窄和体系的不畅,衣物捐赠日陷尴尬,回收又“无门”,旧衣处理成为节约型社会一道重要考题。

  在国外也曾遇到过相似的困局,随着政府、商家、个人和慈善组织的通力协作,旧衣回收正慢慢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以美国纽约为例,首先,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一家慈善机构开展旧衣回收;其次,慈善机构通过与旗下的二手服装店合作,为他们提供货源,并从中获得一定的收入;再次,就是通过工业化的处理让废旧衣服变废为宝。纽扣和拉链可以直接再利用,就连沾染污渍或划出口子的旧衣服也可以被加工成抹布、绝缘布、消声材料、地毯垫料、座椅垫料等,除了二手店的处理之外,一些产品还可以漂洋过海销售到非洲等地。

  旧衣服的利用是个大课题,需要各方精诚合作,共同参与和促进,才能为其开辟一条产业化通道,在规范中回收,在回收中利用。(唐 伟)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