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走读干部”的真问题在于往哪走

2014年10月14日 10:3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一些家住城里的基层干部,不深入群众、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是常常往家里跑,被称为“走读干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收官之际,共有6484名“走读干部”在专项整治中被查处。这是中央首次大规模集中处理这一长期遭诟病的干部作风问题。(新华网10月12日)

  某些基层干部长期脱离岗位,奔走于居住地与工作地之间,来去匆匆,蜻蜓点水,群众难谋一面,称呼这样的干部为“走读”、为“候鸟”,实际上还是一种客气的说法。“走读”只是对其日常上班状态的粗浅描述,即有没有晚来早走的情形、有没有经常脱岗的情形,等等,还没有涉及具体的工作状态、工作效能、工作实绩等。

  即便如此,随便一查即查出逾万名干部“走读”,而且有6000多名被查处,这一问题实在触目惊心。

  其一,某些干部长期“走读”,势必影响单位和部门的日常办事效率。原本可以及时办结的事务,可能要一等再等;原本可以马上处理的问题,也会因为拖延而错失最佳时机,甚至酿成事端。以近年来很多地方发生的群体性维权事件而言,很多最初都是很小的事情,但正是因为基层干部处理不及时,甚至是找不到人,得不到正面回应,才不断发酵,越搞越大。

  其二,因为总是需要异地奔走,这也为诸多不必要的行政支出提供了借口。无论是公车支出,还是公款吃喝,无不依附于此。新华社报道中提及的“走读干部”——吉林省公主岭市秦家屯镇原党委书记、镇长崔连海平均每天“花费”汽油费约278元,就是典型例证。

  此外,某些干部习惯于“走读”,也会对基层官场产生负面“示范效应”。大家都这样,也就习焉不察,不以为非,久而久之,单位部门的为政之风必然涣散,甚至可能形成某种“路径依赖”,即工作的安排、事务的处置,均根据“走读”的现实加以考量与安排。比如,远离基层、遥控办公、形式主义,等等。这样,也必然会影响到干部对民众、对工作的热情。

  除此之外,干部“走读”的真问题还不仅仅在于“走读”,而在于“走”的方向。调查发现,很多基层“走读干部”动辄离开工作地,往城里走。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回家偷懒,实则不然。“走读干部”之所以愿意“走读”,喜欢长时间待在城里,很多时候,并不是回家享受家庭温暖去了,而是要么去上级领导机关拜访、跑官要官,要么就是结交权贵、疏通关系,其中很多均涉及不当乃至腐败行为。

  或许,这才是干部“走读”的根源所在。只要权力资源依然高度集中在上级领导手中,只要评价官员的标准还是一切唯上而群众无从参与意见,则类似“走读”注定难以真正禁绝。不仅家在城市的“走读干部”会不停地来回“走读”,就是那些家在城市、工作地也在城市的官员,也会每每“过家门而不入”,往更大的城市去走,往更热闹的名利场去走。

  在接下来的整治中,除了彻查“走读干部”的懒政之外,似乎还应从制度层面有所改进,真正改变对于干部的考核评价标准,让民意参与对干部的升迁任免,并切实下放部分资源的分配权力,这样,“走读”之风或将有所弱化。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