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推销陷阱专坑老年人 子女应“常回家看看”

2014年10月27日 05:01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超值”讲座、“温情”服务、“免费”旅游……

  推销陷阱专坑老年人(微调查)

  本报记者 王明峰 王 梅

  “啃老”已不再是部分子女的“专利”,而成为一些不良商贩的推销手段。本报记者调查发现,披着免费旅游、健康讲座、法规宣传、发放礼品外衣的推销手段,让老年人防不胜防。

  保健宣传 发放礼品

  套取老人联系方式

  夜幕降临,成都市锦江区春熙路街道华兴社区办公室门前的空地上,福达平安机构的工作人员不断拦住过往老人,声称自己和全国老龄委合作,宣传老年法,正在进行“全国老年人幸福感访谈”。

  记者看到,该机构工作人员告知一位刚登记完联系方式的老大爷,第二天会有人按照所留地址送上手指按摩器和老年人安全帽,访谈却没了下文。

  记者致电华兴社区和锦江区老龄办后得知,当日老龄办没有和社会机构合作进行法规宣传。记者拨通该机构宣传单上的电话询问,一名女子谨慎地说,“上网查吧,网上都有。”

  次日晚上,记者再次来到华兴社区,一位老大妈告诉记者,没有人来给那位老大爷送礼品。“八成又是想推销东西。现在各种推销太多了!我算很小心的了,从不随便留电话、地址等信息。”

  “现在很多推销搞得很隐蔽,他们先是打着正当的幌子,骗取老人联系方式后,再行推销。” 华兴社区主任楼建文认为,社区要加强对老人进行防范意识宣传。

  跪式服务 免费体验

  温情牌骗取老人信任

  青海71岁的辛阿姨喜欢热闹,三个儿子上班又不在身边,辛阿姨便迷上听健康讲座,听完后就将按摩手链、自动按摩脚盆、红外线睡毯等五花八门的推销品带回家。

  辛阿姨还认了几个女推销员做“干女儿” ,甚至把儿子买给她的东西转送给“干女儿”。“这些尕娃娃们对我很好,如果没有人买东西,她们就没有工资,我心一软就买了。”辛阿姨说。

  家住西宁市海晏路的李大爷逛早市时,接到了一份传单,上面介绍了一款可以治疗失眠的床。李大爷来到销售店,销售员满脸笑意,跪着递水、按摩,并让大爷免费体验保健器材,稍作运动后的李大爷躺上保健床,在推销员的按摩下逐渐有了睡意。于是,李大爷心甘情愿掏了1万元买了这张床。

  “买回家才发现没效果,现在就当普通床在用。”李大爷说。

  事实上,这些夸大实际效果的广告都违反了《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不贪便宜 提高警惕

  呼吁子女常回家看看

  老年人为何成了保健物品推销员眼中的“唐僧肉”?

  辛阿姨告诉记者,自己只是图个热闹和开心,对于产品的实效,根本不在乎。“我有事没事可以给推销员打电话聊天,可我轻易不给儿子打电话,怕影响他工作。”

  “常回家看看”,是青海社科院专家开出的“药方”。有些老年人明知被骗后,怕被子女认为是“老糊涂”,所以隐瞒真相、“吃哑巴亏”,专家建议子女在得知老人被骗后,不要过度责备老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推销员透露:“我们的推销手段并不高明,就是要抓住一些老人爱贪便宜、爱攀比的心理。通过发放一些汤勺、菜刀、鸡蛋、洗涤剂等小礼品或免费旅游来吸引他们,建立信任后,老人就会购买产品了。”

  针对街头推销,成都的一位大妈跟记者支招:“不贪小便宜,肯定上不了当!”

【编辑:卢岩】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