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坐公交超4小时扣全程 下车不刷卡最高或扣20元

2014年12月20日 15:34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公交新车票实施细则将出台 使用伪造卡补交150元 下车不刷卡最高或扣20元 除特殊情况——

  坐公交超4小时按全程扣

  12月28日,公交、地铁将执行新的票价票制。上午,《法制晚报》记者从公交部门获悉,根据新的车票票务规则及实施细则等,公交拟限时4小时,如超过4小时,将按不完整交易处理。同时,下车不刷卡,最高可能扣20元。另外,使用他人学生卡、免费卡(证)等乘车的,补交票款150元。

  下车不刷卡最高或扣20元

  在分段计价的公交车上,许多乘客都有过下车忘刷卡的经历。目前如果单程2元的车费,刷卡打4折,只需要8毛钱。即使下车忘记刷卡,最后也只扣8毛钱。

  新的车票使用办法及实施细则规定,在分段计费线路车辆上未按规定在上车(进站)和下车(出站)时刷卡的,视为不完整交易。发生不完整交易的一卡通卡,在下次使用时,由刷卡机自动补收乘车费用。补收的乘车费用按原乘车线路刷卡站至线路首站和末站最远里程的无折扣票价计算。

  这意味着,调价后,如果乘客忘记下车刷卡,将扣除全程费用。按照目前有的公交线超过百公里计算,全程票价可能高达20元。

  乘车超4小时 按不完整交易处理

  新票价车票使用实施细则显示,在分段计费线路上,持卡乘客在同线路同运营方向的上车(进站)刷卡和下车(出站)刷卡时间间隔不能超过4小时。

  如果超过4小时按不完整交易处理(按照全程扣费处理)。

  如因天气、道路等特殊原因造成乘客乘车时间超长(比如大堵车等),乘务人员、站务人员应及时通知和组织持卡乘客先行刷卡,避免造成票款损失。

  遇特殊情况车辆中途不能继续运营时,分段计费线路已上车刷卡的持卡乘客可在乘务人员、站务人员等运营单位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换乘同线路同方向的其他车辆。在下故障车和上换乘车时,均不需刷卡。

  到达目的地下车时按规定刷卡,乘车费用按原上车站至下车站计算。

  不愿换乘、换乘其他线路或本线路反方向车辆的,应按规定在本车再刷一次卡,完成扣款后才能离开。由于乘客未刷卡离开造成不完整交易的,损失由乘客承担。

  使用伪造卡等逃票行为 补款150元

  对于提前刷卡或使用伪造卡等逃票行为,新的实施细则规定,持单程票的乘客超过有效乘车里程的,应按超过里程票价补票。刷卡乘客提前刷卡但未下车的,应按刷卡后的乘车里程补票。不补票的按无票乘车处理。

  使用他人学生卡、免费卡(证)或涂改伪造的卡(证)乘车的,补交票款150元,并收缴卡(证)。

  办法表示,运营单位应建立票务稽查制度,配备稽查人员,对乘务人员、站务人员的售票、验票情况和乘客购票、刷卡情况进行稽查。

  恶意逃票罚全程票价的两倍金额,而且是实价,不享受任何刷卡优惠等。提前刷卡除了补齐票款,还将补交一次全程票款。也有乘客建议,不妨建立诚信体系,如果出现恶意逃票等行为,直接列入“黑名单”。交通部门正在评估这项建议的可行性。

  免费卡连续6次不完整交易将无效

  持一卡通卡的乘客,应在上车(进站)、下车(出站)时主动刷卡。 上车(进站)和下车(出站)时一张卡仅限一人使用,禁止多人同时使用一张一卡通卡或提前刷卡。

  此外,如果免费卡连续发生6次不完整交易或一月内累计发生6次不完整交易,或者有其他恶意违反相关管理规定的情形,运营单位可将有关信息提交给免费卡的发行管理部门进行处理,并有权拒绝其继续使用。

  发生以下情形之一的,交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不按规定购买和使用车票并拒绝补票的

  拒绝乘务人员、站务人员、稽查人员查、验票的

  辱骂、殴打工作人员的

  倒卖、伪造、变造车票的

  私自更改车票信息的

  损坏刷卡设备的

  其他扰乱公共交通运营秩序行为的

  释疑

  1.同样的两站,不同公交线路实际运营长度有差别,怎么算票价?

  大原则是同程同距,同距同价。目前,公交部门一共处理了4.1万个站间距数据。845条公交线路相同站间距之间,不同线路的计价公里数已经统一,都是选择短途计算价格。

  如果同一条线路,一来一去的公里数不同,比如回程需要多盘桥等,一般情况下会取平均公里数计算票价。

  2.新票价后公交客流猛增怎么办?

  目前地面公交仍有余量承接客流。据估算,10%的地铁乘客改乘地面公交,也不会带来过大影响。此外,地面公交将从12月28日起每天增加4%的运力。(记者 周超)

【编辑:朱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