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专车”模式或是改革契机

2015年01月08日 14:56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今年1月起,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大力打击利用互联网和手机软件从事非法运营的社会车辆。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多个软件提供“专车”服务,实际上是变相为乘客提供黑车。这是北京首次公开认定私家车通过打车软件拉活属于非法运营。(1月7日北京青年报)

  出租车的“份子钱”问题,一直是困扰出租车行业的重要症结。如今,随着各式打车软件与“专车”的出现,原本就稍显紧张的出租车司机与车管部门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司机要么抱怨收入下降,要么主动跳槽开“专车”,都显示了这种实质性的影响。不过,这看似只是对原有的半垄断性质的出租车行业秩序的一种冲击,却也在更大程度上,为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明示了路径与改革窗口。

  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弊端,已无需赘言。正如人民日报近日在题为“是取消出租车公司暴力模式的时候了”的评论中指出,按说,出租车行业应该是“两头甜”的图景:打车需求旺盛,出租车供应满足需求,司机群体收入不菲。然而,事实上,“两头甜”没看着,光看见“两头难”了:乘客不满意服务,司机不满意收入——行业的畸形发育显而易见。

  不可否认,针对上述现象,无论是出台出租车行业“国标”,还是各地在“份子钱”上作出的一定调整,都表达了一种改善的努力。但时下的种种应对,并未跳出出租车公司暴利模式的窠臼,出租车行业的半垄断性质,也无根本改变。由此也就决定了,无论是在服务与利益分配上,这种微调模式都难以令其真正实现最大优化。

  这种背景下,打车软件与专车的出现,虽完全属于市场自发行为,但却正逢其时。一方面,其差异化的服务满足了传统出租车行业服务供给的不足与缺陷;另一方面,不少出租车司机的跳槽,也表明其提供了一种更优化的利益分配格局。如此正好弥补了传统模式中的“两头难”问题。当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在初始阶段难免存在不足,譬如现今相关部门对于专车的“否定”主要是基于对其服务安全的质疑。但这种缺陷,只能说是“成长中的烦恼”,完全可以通过管理的跟进而予以控制。仅以此为由将之一概以“黑车”处置,或许有失公平与远见。

  必须看到,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诞生的打车软件与专车形式,其有别于行政力量有意设计的改革路径,而属于一种自发的市场新兴力量的生长,其本身即代表了一种时代趋势,有其必然性。如果一味延续旧的管理思维或限于利益掣肘,而只看到其暂时性的不足就予以打压,而非以一种接纳与顺应的态度来完善与疏导之,或许会错过了出租车市场发育的最好时机。

  如果说以往谈到出租车行业改革,在讨论借鉴其他国家的哪种经验时,往往因各种限制而不置可否,那么,如今市场力量自发生长而带来的新局面,可以说已经提供了现成的改革路径,相关部门只要顺应这种趋势,促进监管的配套升级,即可实行平稳过渡,将各方影响降到最低。而在公车改革的背景下,推进“专车”模式的良性发展,还将衍生更多的社会价值。

  不难预见,随着互联网的纵深发展,受之影响、面临重塑压力的行业将越来越多,出租车行业不过是其中之一。这样一种背景下,到底是顺应市场化潮流,借势推进改革,还是依然固守利益,无视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与公共利益,不惜以强制手段来延缓这种趋势,孰优孰劣,并不难判断。

  最后,仍请铭记人民日报在上述评论中的告诫:市场的事,应该由市场说了算。随着矛盾的发展,应该是逐步打破出租车号段控制,取消出租车公司暴利模式的时候了。这才是让司机和市民都受益的治本之策。

  朱昌俊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