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让每个善举都看得见回报

2015年01月12日 11:38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

  地上一沓钞票,数一数足足一万元。当捡起钱的那一刻,其实就开始了一场人性的考验。大学生陈志超家境贫寒,上学学费还是东借西贷凑足的。这一万元抵得上她两年的学费,她捡到后的第一反应是苦寻失主,无果后交给了警察。学校听到了这个消息,做出决定,减免接下来3年学费共计14400元。这样的结果抚慰人心,赢得了交口称赞。

  老话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今天你贪1分钱,可能明天要加倍偿还;而你今天若奉献1分钱,明天可能就会让你得到更多。几千年来,国人正是信奉着这样的朴素道德观,坚守着自己的底线。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做好事是天经地义,求回报就是道德低下的观念正在遭遇着挑战,甚至消磨着许多人做好事的积极性。当好人没好报的个案通过媒体放大,而伤害着世道人心,那么我们不能不重新审视道德观,给予那些行善者精神层面以外的支持。

  不要小看了免除3年学费的社会效应。它足以激励和温暖小陈一辈子,而让她更加坚信坚持善良的举动,尽管她的初衷不为这个。它也给社会竖起一个榜样,我小小的善举帮助了别人,也为自己换来满满幸福感。孔子弟子子贡在国外赎鲁国人,回国后国家奖励他不要。孔子就说:“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你收下钱并不损害你的行为价值;而你不肯拿,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这其实已经回答了拾金不昧要不要回报的争议。做好事不求回报,是个人境界;做好事没有回报,则是社会的问题。

  即便这种回报一时不能兑现,也不能冷落了好心人。一个人长期献血将来可以免费得到血液救治;一个人长期做义工,他在工作等方面都能得到特殊关照,这便是社会对善举的回馈。总之,要让每一个善举都能看得见回报,行善才能变得轻松快乐不用背负包袱,在每个人的手中欣然接力下去。何刚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