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瘫痪城市的马拉松会有光明未来吗

2015年01月13日 14:43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

  1月11日,一场由海口市政府指导、一家企业主办的城市马拉松赛出人意料地以一场“口水战”引发关注。有媒体和市民直指赛事扰民添堵,质疑“一场马拉松瘫痪一座城”,“企业有钱是否就能买下城市交通?”(1月12日北京青年报)

  何以北马、上马能够大获成功、广受好评,轮到“海马”就磕磕绊绊、备受争议呢?于此,当然有诸多解释。比如说,北上广等大城市,素来有强势的社会管控力量,以及充分的赛事组织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展城市马拉松赛,自然毫无难度;再比如说,北京、上海等地,中产阶层发育更为完全,市民阶层普遍崇尚跑步健身的现代生活方式。这客观上导致了,马拉松赛的民众认同度极高……这一系列前提要素,并非海口或其他城市,所天然具备的。

  反观海口马拉松赛,其无论在路线设计,抑或在道路管制中,都存在难以回避的失误。这客观上加剧了,当地市民的不满和抵制情绪——凡此种种,都可以归纳为技术层面的不足。而与之相较,更重要的民怨导火索,或许还是道理的说服及利益分配环节的含混不清。有这样一种观点:“马拉松赛是整个城市、全社会的事(大家理当容忍)”。那么试问,此等说辞的逻辑合理性何在?一般民众,为何要为少数人的比赛,而出让自身的生活便利?

  现如今,城市马拉松赛带给当地的裨益,多限于提高城市知名度、推广了跑步文化和健康理念等等抽象价值。而这,显然不足以打动市民。放眼长远,一旦马拉松赛固定为城市品牌和人文景观,则可通过吸引游客、拉动周边消费等等方式迅速“变现”。理论上这部分收益,才会给市民带来“实打实的好处”。但问题在于,现实操作阶段,管理者能否建立公平的“远期利益”分配机制,用以补偿赛事带给民众的困扰?

  倘若一味要求市民牺牲、配合,却无任何切实可行的弥补政策,那么海口马拉松赛所遭遇的尴尬,或许不会是个孤例。事实上可以确信,不是所有的城市马拉松赛,都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更多的此类赛事,很可能草草停办、无疾而终。这实在是因为,公共活动的成败兴衰,绝非依靠官方固执推动就可勉力为之,它取决于一地消费市场的繁荣程度、市民价值理念的认知偏好,以及利益共享的程度等等!然玉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