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惊惶庞麦郎:个体之外的社会“惊惶”

2015年01月16日 09:56 来源:郑州晚报  参与互动()

  1月14日《人物》杂志一篇名为《惊惶庞麦郎》的文章被热转。这是第一篇全面揭秘庞麦郎的文章,里面的那个庞麦郎让人震惊诧异。可随后庞麦郎本人通过媒体独家回应称这篇报道胡编乱造。这一事件因双方说法不一,快速发酵,引起了众多网友和微博大V的讨论,这次事件究竟是在消费一个有心理缺陷的病人,还是在客观残酷的反映社会时代病?

  (综合《人物》杂志等媒体报道)

  有人说,庞麦郎是社会的弃儿,但其实未必。因为一旦称之为社会弃儿,其实就在潜意识里设置了这类人物只是“少数另类”的前提。然而,别忘了,在成为“职业歌手”约瑟翰·庞麦郎之前,庞麦郎只是来自汉中农村一个干不了电工、贴地砖这样的技术活,觉得搬砖吃力,而只能到KTV切水果的入城年轻人。虽然后来的经历堪称极端,但拥有这样“底色”的年轻人,绝非是孤例,相反,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将记者的“揭露”式采访称为是有意消费有着特殊经历和人格形态的庞麦郎,或扣帽子之嫌,但较之于有目的的消费,这一新闻呈现的更大欠缺或在于,对于明显具有“消费”嫌疑的采访效果却不自知,这或者已经说明当下社会文化中的某种观念隔阂的“不漏痕迹”。而当一个群体已经被视为是天然的可供作消费的对象,无疑是可怕的。

  庞麦郎的经历正证明这种观念隔阂的现实性。改英文名,自称为台湾人,隐瞒年龄为90后,与其说是一种自欺欺人,不如说是较之于更多的造假者,他只不过是连造假都显得如此拙劣和露骨,但尽管如此,依然倾尽一切去迎合某种被定格的社会潮流与成功标准。而近乎于自欺的自负,成为他用来对抗这种落差与外界审视的唯一武器。也可以说,以他为代表的某个群体,一旦要求去跨越自身所属的阶层,一开始就注定要背负沦为“笑料”的冒险。

  庞麦郎的成名作《我的滑板鞋》的官方MV,被包装为极具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讲述了庞麦郎成名后的现实与梦幻人生,刻画出小人物对于音乐的追求与梦想”。但经由这则报道,人们却发现这个被更多小人物视为“追梦者”榜样的励志者,在另一种主流标准中,却是另一部分人的谈资与笑料,这或是“惊惶庞麦郎”所呈现的社会的惊惶一面。正如观察者所言,嘲笑庞麦郎太容易,理解庞麦郎太艰难,而正视并理解以庞麦郎为“底色”的这一群人无疑更难。□朱昌俊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