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中国需要重新建立“人口学”

2015年01月21日 09:12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达13.6782亿,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而劳动适龄人口减少371万。

  劳动力减少,意味着劳动力供给减少,同时用工成本上升,专家们也谓之“人口红利终结”。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一大优势的丧失。如何弥补这一损失,以及有多大弥补损失的可能性,这一切目前尚未破题,当然也就谈不上好的对策。

  可能会存在一种盲目自信,认为政策搞掂一切。政府只需将抑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放开,接班人就会一个接一个地被培养出来。人们相信中国的生育文化很特别,因为旧书上写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大家有没有想过,万一不是这样呢?

  在国际上,人们通常把超低人口出生率视为日本经济停滞的一个重要原因,甚至是主要原因。从美国中情局2008年制作的各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名来看,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一般都很低,这与劳动力供应不足存在正相关。

  中国在实施计划生育36年后,现在已跻身劳动力逐年减少国家行列,并与老龄化叠加。专家已认定中国是“超低生育率国家”,2012年劳动力减少345万,2013年劳动力减少244万,2014年减幅更创下纪录。虽然我们人口自然增长率与欧美为伍,不幸的是,欧美多是发达国家,而中国还处于“发展中”,特别需要劳动力优势。

  我们现在面临两个陷阱,一个是盲目的生育文化自信,一个是幻想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性。部分决策者很可能会认为,只要我们的政策转向,问题就解决了。这可以从《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核心概念看出来,比如限制生育叫“计划生育”,节育叫“生育调节”,言外之意似乎是说,计划生育部门既可以组织少生少育,也可以组织多生多育。

  这绝对是一个天大误会,实际上限制生育易,鼓励多生难。中国推广计划生育,长期靠的是行政强制,但强制可以阻止生育,却无法反向操作提高生育率。经济发展以后,以自我为中心以及生活压力使人们的生育意愿下降。在欧洲国家,女性可以靠生孩子衣食无忧,但很少有人乐意享受这一福利。

  从媒体报道看,我们的计生部门现在仍然很忙,但似乎主要是忙收超生罚款,而对于中国人口的新情况新问题少调查、不研究。对中国人口问题的“变性”与转型缺乏应有的了解,对应对少子化的困难估计不足。他们面临着人口“新常态”,但心态和思维还停留在老常态中。加上部门利益造成的偏见,就有可能使国家错失调整人口政策的最佳时机。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放弃对中国传统生育观念抱持的幻想,对国人的生育意愿、妇女生育率、人口结构失衡等加强实证研究。通过国际比较,对中国人口问题及时发出预警,提出初步应对之策。尤其是目前中国“未富先老”,如何通过人口政策的调整迟滞老龄化的深化,这应当是计生部门的分内事。别再眼睛盯着超生罚款了。□ 本报评论员 杨于泽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