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东一监狱设专职谈话警察 每天“陪唠”5小时

2015年01月28日 10:3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广东一监狱设专职谈话警察每天“陪唠”5小时
专职谈话警察与服刑人员细心交谈。赵琦玉 摄

  在梅州监狱的高墙里,有这么一群警察,他们的主要角色是“唱白脸”,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是陪服刑人员“唠嗑”、拉家常,平均每天“陪唠”至少5个小时。他们是全省监狱首设的专职谈话警察。

  如果以为他们只是漫无目的地“侃大山”,那就大错特错了。他们不仅要发现、化解服刑人员思想危机,还要排查异常狱务。据统计,从2012年试点专职谈话警察以来,梅州监狱共排查出异常犯情数百宗,化解安全隐患100多起。

  “唱白脸”

  国家心理咨询师是统一“标配”

  “警察习惯了唱‘黑脸’,我们监狱还需要有唱‘白脸’的角色。”梅州监狱监狱长华桦介绍,在监狱里,警察既是管理员,又是教育者;既是老师,又是心理医生。职业角色混乱,造成警察难以适从,警囚互信度低、对立性强。

  笔者了解到,警察与服刑人员的个别谈话一直是监狱主要的教育改造方式,但是因为监狱警察每天忙于管教、劳动改造、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工作,慢慢地,个别谈话就变得艺术性不高、覆盖率不达标,甚至出现了马虎应付、弄虚作假等问题。

  这是设立专职谈话警察的初衷。

  2012年起,梅州监狱在监狱开始设立专职谈话警察岗位来改革个别谈话制度,让警察从传统的“万金油”什么都干的管教员角色中分离出来,专门靠“唠嗑”与服刑人员沟通。

  1997年就成为梅州监狱一名基层警察的老孙也加入到了这个队伍中。此前15年,老孙监管着数百名服刑人员,身兼多职能的他到后期越发觉得力不从心。2012年,他考取了三级心理咨询师证,正式成为专职谈话警察。

  据统计,目前梅州监狱共有专职谈话警察14名,每个监区各一名。国家心理咨询师是他们的统一“标配”。除了针对已经出现不良心理症状的服刑人员,他们还要进行全面的排查;而在谈话过程中,他们既要关注服刑人员情况,也要对狱务变化情况特别留心。

  按监狱规定,每个季度,专职谈话警察就要将监区所有服刑人员约谈一遍,发现思想危机和安全隐患的,还要反复“唠”,把心结“唠”开,服刑人员的“苦水”也照单全收。“只有这样,才能发现他们痛苦的根源是什么”孙警官说,自己每天至少要说上5个小时的话。

  “泄洪”

  谈话前倒一杯热茶

  在2013年底开始担任六监区专职谈话警察的林警官看来,“陪唠”的过程,就像泄洪,如何打开闸门、如何引导走势,考验警察技术与艺术。

  六监区刑期长的重刑犯占比较大,刑期一长,服刑人员情绪更容易出现波动,因而要求林警官必须做到“100%覆盖”。

  新犯、开始劳动改造、服刑进入平稳期(一般三五年后)以及出监之前,是服刑人员4个容易出现心理障碍的时期;燥热的夏天以及节日气氛浓厚的春节,同样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躯体化”。

  在生产改造中因非主观原因拿不到成绩而引起心理波动是林警官最常遇到的情况。一般,在深入了解情况、确认服刑人员表现积极的,林警官会给予适当的“照顾”——在由24名全监区干警组成的评分会议上,提出给服刑人员“补分”,共同讨论。

  然而,几乎没有从一开始就“无话不谈”的谈话。

  “找到核心很重要。”林警官问南方日报记者,人一辈子最看重的是什么,旋即又自己作答:“尊严。”

  “人都是感性动物,你尊重他,打动他,他就愿意掏心窝子。”

  听他的同事介绍,林警官在细节上做得总是妥帖而周到:每次和服刑人员谈话,都会安排在相对独立的环境里,先倒上一杯热茶,再进行交谈。

  “江湖地位”

  “陪唠”治好怪疾赢得信任

  去年,一名因抢劫入狱的27岁服刑人员接连发生了怪异状况:每天总有1—2个小时呼吸急促到接近窒息,但是只要让他围着生产车间走上一大圈,这种症状就会慢慢缓解。服刑人员数次就医均查不出问题。“每天发作的时间都不确定,服刑人员一度以为自己就快要死了,非常低落。”林警官说,那时候,家人已经为他找了两年民间中药方子。

  林警官决定从服刑人员的“身世”着手,然而查遍了和他家庭情况、成长环境、改造记录相关的档案,还是没有找到原因。最后是在和服刑人员谈话时,林警官揪出了那个关键的“线头”。原来,两年前因为一次生产违纪,该服刑人员被扣分,拿不到嘉奖,导致减刑假释的计划推迟了。一直是家中孝子、希望早日出狱照顾父母的服刑人员认为自己受到不公平对待,每天都在愤懑中度过;到后来,只要一想到这个经历,自己就会全身绷紧、心跳加快;最后,就是林警官看到的接近窒息的怪异症状。

  林警官将这种诱因分析给服刑人员听,每谈一次话就强化一次问题根源,服刑人员也慢慢信服了。这就是林警官一直强调的“不用调解,只要了解”——“明白了情绪来源后,人就会自然而然地趋利避害,从而释怀。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学会了就不用再从头学习”。

  渐渐地,靠“陪唠”解决了很多疑难杂症的林警官和孙警官在监狱中有了一定的“江湖地位”,因为嘴巴紧、“口碑”好,服刑人员有秘密愿意告诉他,有苦也不羞于和他诉。

  华桦介绍,目前监狱“80后”、“90后”服刑人员人数已超过一半,他们入狱前已养成网络沟通的习惯,不善于面对面沟通。不琢磨出良好的谈话技术和艺术,就难以掌握他们真实的思想世界,监狱管理就会产生很多安全隐患。“有了专职谈话警察,不少年轻的服刑人员开始主动找警察谈心”。

  据统计,自设立专职谈话警察以来,梅州监狱累计开展谈话达30000多人次,排查出异常犯情数百宗,化解安全隐患100多起。

  (为保护专职谈话工作中所涉及的服刑人员隐私,文中警察和服刑人员均为化名)

  记者 赵琦玉 发自梅州 通讯员 尹华飞 阚淼 陈远泉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