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男子习武48年 从双手撑地“爬”成一代宗师(图)

2015年05月04日 15:48 来源:四川新闻网  参与互动()
男子习武48年从双手撑地“爬”成一代宗师(图)
丁耀庭展示土家钱棍(图由受访者提供)

  达州宣汉一男子习武48年 从双手撑地“爬”成一代宗师

  成名后自费百万元积蓄建土家民俗文物陈列馆 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

  ——记者探访四川省级非遗传承人:土家余门拳第十一代掌门人丁耀庭

  宣汉土家族,不仅有着奔放热辣的歌舞。作为巴人后裔的他们,同样是一个能争善战、崇武尚勇的民族。土家余门拳更是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日前,四川新闻网记者走进宣汉县天台乡,专程探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丁耀庭的“非遗”故事。

  余门拳获无数荣誉 多地习武人前来学艺

  “宣汉县土家余门拳属四川省政府于2009年7月13日第二批公布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余门拳源自华佗“五禽戏”,形成于明代中叶。土家余门拳特别注重‘武德’、‘仁术’、‘养气’的修炼,在川东北地区广为流传。”日前,据达州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遗产保护科介绍,在该市宣汉县天台乡,作为中华武术峨眉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宣汉土家余门拳,具有手法多变、短手寸劲、借力打力的特点,融入了佛门禅功,更考究人体生理穴位,有强身健体、祛病延年、防身御敌之功效。1992年,因土家余门拳的广泛影响,宣汉县被评为“全国武术之乡”。

  据《四川武术大全》、《宣汉县志》等记载,余门拳源于华佗所创“五禽戏”,东汉末年其弟子吴普、樊问赴云南研习医学,路宿宣汉一余姓人家,见主人之父病重,便将“五禽戏”中的治病功法悉心传授。数月后返回,见老人体健神爽,主人万分感激,并请授“五禽戏”全部功法,并悉心演练,世代相传。至清乾隆年间的余有福,“五禽戏”已发展成独立的拳种,并在南坝镇设馆授徒,其中开江人熊学能和当地人向平、丁承寿、丁宪章成为“余门拳”的重要传人。从此,余家世代秘传的武术始传外姓,称余门拳。

  至今,丁耀庭已是余门拳的第十一代掌门人。四川新闻网记者了解到,丁耀庭现为中国武术家协会会员,其个人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武术卷》,曾多次收到香港国际武术节和澳门国际武术节的邀请,并在世界级传统武术锦标上取得三等奖的成绩,在国内的大小比赛中也得到过无数荣誉,很多远在厦门、广州和大连等地的习武之人都慕名前来学艺。

  余门拳改变人生命运 运用技艺出神入化

  日前,四川新闻网记者走进宣汉县天台乡,在丁耀庭的武馆内见到了他。如若不是有之前的自我介绍,谁也看不出来眼前这位村民就是至今已经51岁的丁耀庭。满脸的络腮胡、粗壮的双臂、沉稳的步伐定格了记者对他的第一印象,一件圆领的短袖衣服在隆起小腹的衬托下,更显出身子和腿部接近1∶1的特殊比例。

  对于丁耀庭来讲,可以说是土家余门拳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丁耀庭告诉记者,他小时候患有小儿麻痹症,到了3岁还不会走路,全靠两只手撑在地上爬行。为了让他站立起来,他的曾祖父丁举高便教他学习余门拳中的“猴爬”、“熊走”,这样可练习四肢力量、练习把脚伸直。如此日复一日的训练,到了5岁,丁耀庭就基本直立行走了。

  此后,丁耀庭的曾祖父进一步言传身教,让他系统练习了“鹿奔”、“鹤立”、“虎拳”。他与师兄师弟一起操练功法、套路、器械、对练,增强了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了动作的协调性和格斗搏击技能,直至将余门拳技艺运用得出神入化。据丁耀庭介绍,土家余门拳有“一马三箭”、“火盘架子”、“大燕青”等数十种徒手套路,有站、坐、吊等100多种练功方法、擒拿、格斗等40多种搏击散打招势。余门拳套路主要是练“手眼身法步”,内可强身健体,外可御敌。除了拳术套路外,余门拳还包括多种器械套路,主要有余门棍、余门刀、余门枪、余门剑等,但这些器械都非常特别。

  以土家文化为载体 40年来不懈传承和保护

  就这样,40多年来,丁耀庭坚持不懈传承土家余门拳,期间他曾从事过银行金库看守、餐厅厨师、环卫工扫大街等工作,但习武却从来没有中断过。直至1999年,他回到天台乡开班授徒。2006年,他又从经商的父亲那里得到300多万元资助,在场镇上建起五楼一底的教学楼,采购了一系列武术器械。他利用暑假招收本乡和外地6至60岁不等人群为学员,悉心编写了简化余门拳、余门武术操等教案,聘请助理教练共同指导学员。

  “每一名学员我才收1000元的学费,而每天给他们喝或涂的多种中药熬制的药酒,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疏经活络、恢复体力,一个暑假下来光药酒钱都要2万多元。”丁耀庭说,为了更好地保护他招收学员们的身体健康,这些年间他还特意赴外地拜名中医为师,从其人生经历证实了“医武不能分家”。另外,招收土家余门拳学员,赚钱并不是他的目的,只是为了筹集部分资金,因为传统文化要发扬光大必须要花本钱传承。

  “土家余门拳要以土家文化为载体,必须拥有了文化载体才能够发扬光大。”丁耀庭告诉记者,作为第十一代掌门人,正当他前些年困惑于如何发扬和传承土家余门拳时,全靠宣汉县文化馆非遗中心主任桂德承的一句提醒,让他萌发了宁愿个人自掏腰包,也要建立土家文化博物馆的想法。

  肩负非遗传承和保护 自费100余万建陈列馆

  当天,四川新闻网记者在宣汉县土家民俗文物陈列馆内看到,近1500余件土家布衣、刺绣、兵器、陶器、图腾等文物以及土家族人日常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当地曾有不少人纷纷将马灯、民族服饰等代表民族文化符号的东西扔掉,我想到这些东西有利于宣传和保护土家文化,便四处寻找搜集了起来。”丁耀庭说,他挪出了这间200平米的空房子,将他从当地及周边一些偏远山区收集来的土家文化藏品一一陈列于此,为了收藏这些藏品,他几乎花费了20余年时间、100多万元的积蓄。

  据丁耀庭介绍,他收集的藏品主要分为土家农耕文化藏品、土家余门文化藏品、民俗文化图腾和古代土家生产战争兵器和工具等。其中有多块从汉唐传承至今的五铢钱、开元通宝等古代钱币,钱币蕴涵了土家民俗文化特色,具有较高的文化和收藏价值。

  “传承的民族文化物品,虽不能拥有出土文物一样的经济和考古价值,但我们现在每收集一个,就能延缓一个物品的消失时间。”丁耀庭说,他不仅要肩负起传承土家余门拳和土家民俗文化保护的责任,下步还将建设土家族民族学校,吸纳一些优秀的土家族艺人,将土家族的雕刻、手工绣等民间技艺一道传承下去。(记者 张骥 摄影报道)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