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重庆食药监局发布保健品消费10大陷阱 开展专项整治

2015年05月22日 19: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重庆5月22日电(记者 韩璐)22日,重庆市食药监局发布保健食品消费十大陷阱提醒,并将联合工商、公安部门,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保健食品销售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百名老人集聚险遭保健食品虚假功效“忽悠”

  据重庆市食药监局渝中区分局介绍,18日,有群众举报称,在位于较场口合景聚融大厦有百余名老年人正在参与一个名为“红酒精华复合软胶囊”保健食品的宣传集会。

  接到举报后,该局立马联合区公安局、工商局执法人员赶赴现场,发现约有100多名老人正在兴致勃勃地听着组织者对产品的介绍。

  组织者吕某某声称其保健产品“红酒精华复合软胶囊”具有治疗癌症的功效。而经执法队员现场检查,该产品为进口普通食品,组织者属于虚假夸大产品作用范围。

  现场,执法队员当即查获“红酒精华复合软胶囊”、“一次性使用采血针”等5个品种168盒(瓶)。

  重庆市食药监局渝中区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段时间已多次接到群众的举报投诉,针对保健食品销售市场存在的违法销售问题,该局已率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目前已立案4件,共查获违法销售的保健食品和预包装食品24种1735盒(瓶),货值金额271237元。

  重庆市食药监局发布10类保健品消费陷阱

  保健品的虚假功能宣传忽悠了谁?首当其冲的是老年人,多由于老年人因迷信、缺乏判断力等多种因素导致。重庆市食药监局发布了10类保健品销售市场存在的消费陷阱,提醒消费者注意。

  陷阱1:号称“专家健康讲座”

  不法分子往往在酒店、宾馆等场所举办免费“专家健康讲座”,讲座的主要内容其实是所谓的“专家”在讲述某某保健品效果如何神奇,获得多少奖项等,然后以“赠药”、“送纪念品”等手段吸引消费者,诱导购买,并套取消费者的电话号码,达到日后销售的目的。

  陷阱2:以“买一退一”销售模式进行诱惑

  这种陷阱属于不法分子在消费者第一次购买时承诺下次退回所有费用,然后如此循环多次,有时候甚至还多退点费用,让消费者尝到几次甜头,最后游说消费者购买大金额商品后,销售商就消失了。

  陷阱3:名医上门义诊

  往往存在于居民小区或者农村村社,不法分子打着“名医义诊”的旗号,让销售人员穿上白大褂充当“名医、名师”,采用摸脉、问诊等手段,用虚假的检查结果欺骗消费者,并诱导消费者选择服用、购买保健品。

  陷阱4:免费抽奖活动获得优惠购买机会

  这类陷阱主要是在商场超市门口或者人流集中的地方,不法分子采用“免费抽奖”等促销手段,让消费者得到“优惠购买某某保健品”的大奖。有的还雇用“媒子、托儿”在旁边煽风点火,说自己也吃了这种保健品,效果如何如何的好,今天又来购买等等,诱使消费者大量购买。

  陷阱5:免费旅游销售

  不法分子通过发放宣传单,称免费一日游、二日游等,诱惑消费者。随后在旅游途中再宣传销售的产品,如何好又是如何的先进,还能治疗相关疾病等。最终向参加旅游的消费者销售高额产品,

  陷阱6:周年庆宣传

  组织者首先通过电话或发传单等方式,获取老年人的相关信息。将老年人集中在酒店、宾馆的会场,声称开展某产品上市后周年庆活动,宣传该产品上市后有多少万人用过后,效果显著,同时还能对多种疾病有预防或保健作用,以欺骗消费者购买。

  陷阱7:免费办理会员卡

  不法分子通过在街道社区,以义诊的形式对老年人进行身体测试,然后夸大病情的严重性,迫使老年人相信他们测试的结果是真实的,而后劝说老年购买他们的产品,使老年不得不相信他们的产品是有用的。

  陷阱8:利用国家政策销售

  每当听闻政府开展“爱眼工程、爱耳活动”等,不法分子往往就抓住这一契机,号称是通过国家某一政策来向老人福利,以免费名额来购买原本高额费用的保健产品,其实这只是一个幌子,实际销售的保健食品价格并没有那么高。

  陷阱9:新产品上市试用销售

  不法分子先是向老年人宣称是新产品上市免费试用,博取眼球,同时送去试用品,并登记老年人相关信息及联系方式,而后通过电话回访的方式,询问老年人试用产品后情况,再将老年人集中在某酒楼或会场,进行产品夸大宣传,讲解他们的产品如何好,多少天就能治好病等,进而让老人购买高价保健品。

  陷阱10:广告宣传销售

  不法分子通过正规报纸或自制小报,宣传产品的作用和功效,并称“先来先买,优惠多多,免费送午餐、交通费”等方法来引诱老年人。此类陷阱因老年人警惕性差,防范意识淡薄,容易上当受骗。

  如何跳出保健品营销圈套

  重庆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时,首先要清楚,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具有所谓的疗效、速效,是通过长时间服用让身体起到保健作用的一种食品。

  其次购买保健食品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渠道,切勿通过会议销售、街头义诊等方式购买,切莫相信“一个疗程就见效”、“治愈率为99%”、“无效退款”等绝对化语言。

  此外在购买时,应仔细察看厂名、生产日期,并查看标识及文号,认准保健食品的“小蓝帽”标识和国家批准文号,同时索取购物发票。切记每个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只能对应一个产品。可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www.sfda.gov.cn)“数据查询”栏目查询。

  最后,如果一旦遇到商家甜言蜜语的推销,老人尽可以以“自己做不了主”、“回家问问子女”等理由推脱,若发现经营者有违规违法行为或者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应及时拨打“12331”、“12315”、“110”等投诉举报电话。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