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八闽抗战英杰:你在哪里——闽档案馆开馆藏觅英杰

2015年06月09日 23: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福州6月9日电 题:八闽抗战英杰:你在哪里

  ——闽档案馆开馆藏觅英杰

  作者 林春茵

  “想不到我的父亲,他年青时长这样。”65岁的李延祺跟中新社记者说话时,手掌一直覆盖在一张复印照片上,那是他父亲的照片。他的父亲是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的国民党将领李伯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9日,恰逢国际档案日,福建省档案馆推出“寻找八闽抗战英杰”查档活动,开放馆藏黄埔军校1924年开办第一期起至21期同学录70多本、11万张民国时期公务员履历表,让公众寻亲缅怀。

  当天,包括李延祺在内的10位抗战英烈后人和抗战老兵来馆查找相关档案。在一张泛黄的“公务员履历表”上,李延祺父亲李伯昭被定格在民国三十年,当时从福建省海澄县县长任上辞去,改任福建省水警总队总队长;值得注意的是,时年“四二”的李伯昭为家中独子,已婚,但无子女。

  “他13岁从四川山沟沟跑出来,要当兵救国;老祖父追了他几座山,追不回去。”李延祺老先生苦笑着说,禁不住眼泪滴到手背上,“抗日战争中,父亲所在的川军牺牲惨烈,他对我妈妈说,要是他战死了谁来养孩子,不生!”

  1948年国民党大部队撤退台湾时,早前入台的李伯昭放弃2700大洋时薪,回到大陆,成为一介平民,又被收监15年,此后于1971年卒于福州。他一生再未回过四川三台县老家。

  李延祺有心寻找父亲被战争改写的人生履痕,数十年来问路无门。“去年国家认定包括国民党在内的抗日英烈名录,心里的石头放下了。”他郑重地把复印档案装进塑料夹层,这是父亲无意间留给他的唯一照片,“下一站,我要去台湾,父亲为什么回来,我去弄明白。”

  福建省档案馆目前馆藏8万多卷抗战档案,已整理挖掘出近6000位抗战期间牺牲的福建籍烈士档案,其中包括陈文杞、萨师俊、李林、罗化成等;还有闽海抗战的560位烈士群体、长乐鹿山血战的20位英雄群体、东山县及各地抗敌捐躯的普通民众。

  福州人叶延华也找到了父亲叶可钰的文献资料,让他备感欣慰。叶可钰1937年任平海舰少校副舰长,江阴保卫战期间,临危受命代理舰长指挥作战,与友舰一起击落敌机9架、击伤数架。

  “认可国民党的抗日战线,这是对历史一种尊重,也是对很多抗战先烈的一种尊重。”叶延华说。

  “这上面写我20岁,其实我当年只有17岁。”抗战老兵郑祥开指着国民党青年远征军名录中他的名字说,国难当头,仅他所在的福州一中就有300多学生报名参军,“为的就是赶跑侵略者,怕报不上名,我填大了年纪。”

  “当时国内号召十万知识青年军,就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当时的国民政府统治区、日本占领的地方沦陷区、东北,还有台湾,全都响应,没有人愿当亡国奴。”郑祥开胸前别着一枚“青年远征军”徽章,他认为,这是对那段青年热血的“最崇高肯定”。(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