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牧童遥指到底何方? 晋、皖、鄂三地争抢“杏花村”

2016年04月06日 14:4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晋皖鄂争抢“杏花村”,文化之辩还是利益之争?

  新华社北京4月6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吴慧珺 张玉洁)唐代诗人杜牧七言绝句《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去,牧童遥指杏花村。”千古流传,但“杏花村”到底在哪里,却又莫衷一是。鉴于年代久远,没有准确的考证,类似“杏花村”这样的名人故里、古代名址之争时有发生,争夺战的背后,是文化之辩还是利益之争?

  晋、皖、鄂三地争抢“杏花村”

  “杏花村”归属地争夺战由来已久,适逢清明小长假,再一次被搬进众人视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曾有十几处地方称自己为“杏花村”,其中山西汾阳、安徽池州、湖北麻城三地争夺“杏花村”尤甚,以至对簿公堂。

  据悉,山西省的杏花村位于中国四大名酒之一的汾酒产地汾阳市北15公里,被称为“酒都杏花村”。在1957年,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在酒类商品上获准注册“杏花村”商标,后由于该地酒类产品的热销,“杏花村”被商标局认定为白酒类驰名商标。在当地人眼里,这里就是杜牧笔下酒肆林立的“杏花村”。

  可是,在安徽池州人看来,“酒家何处”的杏花村则是在白墙黛瓦的江南小城——池州。为此,安徽池州与山西汾阳就商标使用权对簿公堂。

  据“杏花村旅游网”介绍,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池州杏花村位于安徽池州西郊,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任池州刺史著《清明》诗使之名扬天下,邑人郎遂撰《杏花村志》,收录中国《四库全书》,世人誉杏花村为“天下第一诗村”。

  无独有偶,池州杏花村在2001年正式申请“杏花村”旅游服务类商标注册,“杏花村”汾酒对此十分不满,此后两家公司为夺“杏花村”归属问题及商标使用权问题多次公堂对质,几轮诉讼后,池州“杏花村”旅游服务类商标予以核准注册。

  据“杏花村旅游网”报道,两地政府在终审之前开始了互通有无。“2010年9月2日,时任山西杏花村汾酒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李秋喜在山西省委副秘书长吴保安率领下莅临池州杏花村考察访问。”池州杏花村董事长詹晓荣还曾表示,山西杏花村是中国酒业发祥地之一,池州杏花村则为杜牧“清明”诗的诞生地,两地应加强合作与交流,互通有无,携手共进。

  而关于杏花村的归属问题似乎还没有结束,湖北麻城也开始参与这场名址的争夺战。2007年,在湖北麻城,第3个强有力的争夺对手出现,麻城杏花村重建后开村。与前两家不同的是,该杏花村有自己的村歌《麻城杏花村》。据介绍,该村也是以杜牧的《清明》诗作为其历史文化背景。

  盘点那些年被争抢过的名人故居、古代名址

  就各地争抢名人故居的乱象,网友曾有一句戏虐之言:“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显灵,女娲遍地开花,观音菩萨选美,齐天大圣找不到家……”,由此可见,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也罢,小说中出现的虚拟人物也罢,都被无休止地争来夺去。一个名人有数不清的故里,一个名址诞生在多处,诸如此类的争夺战在当下愈演愈烈。为此,记者多方搜集资料,盘点那些年让人哭笑不得的名人故居、古代名址争夺战。

  电视剧中的虚拟名址遭争抢。电视剧《琅琊榜》此前在各大卫视热播,一部架空历史的小说随后引发了全国《琅琊榜》迷热议。热播之后却引来了“地名”之争,安徽滁州、山东、江苏南京等地组团加入“琅琊”地名争夺战。

  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开始有“户口”了。牛郎织女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艺术创作。然而,一个神话故事,各地却又开始想方设法考证起源,山东沂源、河南鲁山、山西和顺、湖北郧西、河北邢台、河南南阳等地开始争夺“两颗星”,网友调侃道:“牛郎和织女被棒打成为多地出生的鸳鸯。”

  小说中的人物也没有“幸免于难”。《水浒》《金瓶梅》中的西门庆竟然也有了故里,且有多地参与其中,西门庆竟然一改书中形象,成了各地争相转型发展文化产业的文化资源。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黄山参与争夺。

  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故里争夺战还打到了国内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盛唐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静夜思》,惹得今人对其故里的无尽争夺。国内的湖北安陆、甘肃天水、四川江油,还有国外的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都声称自己是李白的故乡。

  争夺战的背后,是文化之辩还是利益之争?

  这一场场争夺口水战背后,是各地对于自己文化的深度挖掘,还是文化资本市场的利益之争?专家指出,此类争夺战有利有弊,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另一方面各地也要警惕资本运作之下的不良市场竞争。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陆林认为,“像杏花村、李白故里等这样的文化符号,更多是存在诗人心中。”如今很难有确凿证据确定它们到底在哪里,如果各地能自圆其说,实现地方文化的传播,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文化传播首先需要以良性竞争为前提,不能因为利益去抹黑对方。

  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授刘建平则认为,各地争抢名号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单是想确认故里与名址,更多是为了提升本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带动经济增长。刘建平说,对杏花村之名的争夺,说明了各地欲通过历史溯源加强当地文化建设。“关键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不悖史料,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