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玉珠峰下的青藏铁路护工:在“天路”书写工匠精神

2016年06月24日 11: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西宁6月24日电 题:玉珠峰下的青藏铁路护工:在“天路”书写工匠精神

  中新社记者 罗云鹏

  东方晨曦微露,玉珠峰下的“天路”护工已在站内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玉珠峰是昆仑山东段最高峰,常年积雪覆盖。玉珠峰车站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南160公里昆仑山口地区,海拔4160米,自然环境恶劣,是千里青藏线上首个跨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站区。

  52岁的邱百灵是青藏铁路纳赤台线路工区工长,负责玉珠峰下65公里铁路日常检修工作,自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格拉段通车以来,已在此坚守3600多个日夜。

  “每天平均检修4公里,每公里拧600个道钉,起垫88根轨枕,这是10年来的‘必修课’。”邱百灵手中道尺每隔几步便会落在轨道上,并不时匍匐端详铁轨,“铁轨铺在道碴和轨枕上,火车经过时的晃动会造成铁轨高低和水平偏差,可不能小看这几毫米的偏差。”

  邱百灵的工友们称其为“道钉”,不仅因其工作细致,更因邱百灵有着一双“火眼金睛”。

  “师傅用肉眼检查铁轨高低和水平偏差,几乎和道尺分毫不差,但为了更加精准,他还是习惯用道尺再检查一遍。”27岁的任有玉跟随邱百灵已在玉珠峰下工作6年,“可以说这就是师傅书写在铁轨上的‘工匠精神’,那一堆已经磨到没有字迹的工具就是最好的‘见证’。”

  “在玉珠峰下工作,相当于在平原地区负重30多公斤,刚来这里的人别说工作,连上道轨都很吃力,少说话既保存体力又能集中精神。”对于邱百灵和他一个班组的9名工友而言,青藏线上多变的天气更是他们的“大考”。

  “夏天天气‘一天三变’,基本上每天是风里来雨里去,衣服干湿交替,全靠体温,到了冬天要顶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工作,但又不能穿太厚影响到作业。”邱百灵说,风沙肆虐和大雪纷飞时最难招架,“沙雪封堵铁路,半夜起来组织工友清扫道岔上的积雪更是常有的事,但10年下来也就习惯了。”

  “90后”女孩张兆荣是2016年新入职的一名线路防护员,工友们检修作业时负责在一旁与区间上下车站通话,并提醒工友及时下道,“每天说得最多的是‘收到’,可能都有200多遍。”

  “虽然把自己包裹得很严实,但两个月下来还是没能免得了蜕一层皮。”时值6月,张兆荣除橘黄色工作服外,还带着头巾、帽子、口罩,“刚来的时候还在微信圈里晒自拍照,现在完全是‘女汉子’,连化妆品也省了。”

  相较于工作上的艰辛,邱百灵和工友们最难打发的是“闲暇”的时间。远方的家是他们共有的思念,一首90年代名为《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爱》的流行歌曲成了工区宿舍里单曲循环最多的歌曲。

  “这10年,我只陪过孩子10天,还是在今年高考的时候。”邱百灵说,“就像我错过孩子成长中变化最大的10年,每一个在青藏铁路上工作的人都有着不同的错过,但是我们唯一没有错过的是这条铁路的安全,这是我们最大的骄傲。”

  据青藏铁路公司数据显示,10年来(截至2016年5月31日),青藏铁路公司累计运送旅客1.15亿人,运送货物4.48亿吨。其中累计运送进出藏旅客1800.6万人、进出藏货物3192.7万吨。(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