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游客频丧命 亚丁景区:将用经济处罚约束非法穿越

2016年10月12日 09:36 来源:四川在线 参与互动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朱丽 许雯) “十一”黄金周虽已落幕,但青岛驴友石某非法穿越稻城亚丁自然保护区而死亡的消息却一直在网络上发酵——面对屡禁不止的驴友非法穿越,各地景区该如何应对?

  “亚丁景区管理局将尽快与甘孜州旅游局共同成立亚丁景区旅游警察执法大队,通过经济处罚进行约束,情节严重者甚至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稻城亚丁景区党政办主任吴晓峰日前这样告诉记者。

  事件回放:

  青岛驴友非法穿越亚丁丧命

  像青岛驴友石某这样因非法穿越而引发的悲剧,近年稻城亚丁自然保护区并不少见,在其他山高路险的景区也时有发生。就在今年9月27日,来自河南洛阳的苗姓驴友非法进入稻城亚丁后失去联系。去年10月1日,四川某大学女生小雪(化名)进入稻城亚丁保护区非开发区后失踪。据介绍,2014年前,景区每年接到的救援电话达上百起。

  非法穿越稻城亚丁并非个案。勾起驴友们探险热情的还有四姑娘山和黑竹沟等景区。四姑娘山是全国十大登山名山之一,今年9月1日6名违规穿越的驴友在四姑娘山“失联”,景区21名搜救队员连夜搜救,所幸6名驴友被找到时均安然无恙。今年7月29日,一支登山团队“违规攀登四姑娘山”时遭遇险情,致1死1伤;2012年,14名驴友违规穿越卧龙自然景区致1人死亡。作为国内最完整、最原始的生态群落之一,黑竹沟森林公园堪称“中国百慕大”,以其神奇莫测挑动着驴友的好奇心。2014年10月,相约前往黑竹沟景区探险的5名驴友就迷失了方向,其中来自山东的阿伟和福建的阿武已确定死亡,而队长李静至今下落不明。

  为何血的教训历历在目,却止不住驴友们的前仆后继?在经验丰富的“老驴”金军看来,过度的虚荣心和自不量力很容易出事:“有的驴友喜欢快冲锋,不顾身体状况拼命登顶,经常造成体力透支而出事。”记者在腾讯网大成社区看到,一篇绵阳驴友海哥穿越古秦直道探险之旅的帖子发出后,无数网友回帖“求带走”“求组团”,但你的能力和体力允许吗?

  有偿救援:

  亚丁景区规定 1.5万元起

  受害者不仅仅是迷失的驴友,景区管理方也很受伤。记者了解到,为搜救今年5月进入黑竹沟景区后失去联系17天的江苏无锡男子邹明,家属支付的搜救费用和景区承担的搜救成本高达近10万元。而国庆黄金周期间青岛驴友在稻城亚丁失踪,恰逢景区10月2日-5日的游客接待高峰期,景区管理局依旧抽调了近20名工作人员进行搜救。“去年国庆长假失踪的驴友,直到近期我们还在免费帮助搜救,动用的人力已累计上千人次。”吴晓峰告诉记者,稻城亚丁景区每年投入在搜救上的人力为200-300人次,经济投入在百万元以上。据了解,四姑娘山景区每年在搜救上的投入也达到60-80万元。

  2014年10月,稻城亚丁景区宣布实施有偿救援制度,针对保护区内的非法登山、穿越等户外运动爱好者和私自进入未开发区域的游客,救援费用从1.5万元起。“实施有偿救援制度,并非仅为了节约救援资源和成本,更在于增强游客安全意识。”吴晓峰说,该制度启动后到目前的救援申请仅有10余起,比以往少得多了。

  探险穿越:

  景区是堵还是疏

  稻城亚丁进一步禁止非法穿越的举措从今年10月7日实施,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日前发布《关于禁止在四川省甘孜州稻城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非法穿越活动的公告》,明确禁止进入该保护区开展非法穿越活动;建立“严查、严打”机制,按照国家《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家《旅游法》等相关条文规定予以处罚;对因非法穿越活动造成保护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堵并非唯一的办法,稻城亚丁正在探索与木里县的跨区域合作,有望在热门穿越线路上建立救助站等保障设施,并探索联合搜救机制。在我省香格里拉旅游发展规划中,也提出了稻城亚丁应该重在发展服务有特殊需求的“定制旅游”。稻城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有望联合专业机构,为驴友们打造更安全的正规穿越线路产品。

  这样“温暖”的举动,四姑娘山已经开始尝试。四姑娘山景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有效疏通和管理,降低或规避风险,管理局专门成立了户外活动活动管理中心进行管理,对所有前来开展户外运动的驴友进行实名登记,要求据实申报活动项目、路线、时间;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户外中心随时进行安全跟踪。“不仅如此,我们还针对登山爱好者开发了登山、攀冰、攀岩、漂流、徒步穿越等项目。”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