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谁制造了环保监测数据之“霾”?

2016年10月26日 09:0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除了已经取得的治理成绩,确实可能存在人为干扰甚至造假的现象。这也增强了公众长期以来对环保数据准确性的疑惑——这样的行为仅仅是孤例吗?还有没有其他环保监测数据被人为“修饰”?

  ------------------------------------------------------------

  空气采样器本是实时监测空气质量的,作为国家直管的西安市长安区监测站,不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入内。然而,今年2月以来,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分局主要官员偷配钥匙并记住密码,用棉纱堵塞采样器,致使数据异常,引起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注意。在一次全国“飞行检查”中,长安区监测站涉嫌数据造假被发现。(《华商报》10月25日)

  偷配钥匙潜进国家直管的监测站,给空气采样器戴上“口罩”,也真够难为环保局官员了!堂堂的公职人员竟成鸡鸣狗盗之徒,实在令人叹息。

  据报道披露,长安分局主要官员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自身政绩考量。这一解释有一定道理,却未必是全部原因。空气质量差,基层环保部门负责人肯定脸上无光,但不足以解释其为何胆敢以身试法制造假数据。

  空气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地区整体性的环境治理水平。环保部门当然有责任,但不应该、不必要承担全部责任。何况,基层环保部门的负责人也不会不清楚,以目前的监管手段,造假行为并不难被发现,而一旦数据造假事发,则所有的责任都要由环保部门承担。

  目前,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分局局长、监测站站长、副站长等均被警方带走。作为直接责任人,他们责无旁贷。但是,我们也要反思隐藏的压力。比如,这究竟是环保部门个别负责人的个体行为,还是相关部门的造假行为?监管部门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要作出怎样的反思?要知道,在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常态化之后,城市面临的治理压力、舆论压力陡增,而这种压力也会层层传导下去。

  这些年来,一些地方披露的空气质量数据,每每与公众的感受不匹配,有时候差异还很大。就在前不久,有环保专家还就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治霾数据与公众感受不匹配详作解析,认为现阶段治霾成效显著,只是目前污染物浓度下降的幅度,还没有达到公众通过目测和直观感觉就能区分出来的程度。专家的说法不无道理,但公众之所以将信将疑,也与数据是否可靠不无关系。

  此番西安环保部门发生的数据造假行为,为这样的差异增添了一个小小注脚。这表明,除了已经取得的治理成绩,确实可能存在人为干扰甚至造假的现象。这也增强了公众长期以来对环保数据准确性的疑惑——这样的行为仅仅是孤例吗?还有没有其他环保监测数据被人为“修饰”?

  实际上,此前已有媒体报道,一些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往往把监测点安放在公园等环境较好的地方。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从本质上讲,这些行为均属于人为影响数据。数据的真实是科学决策的前提,若听任数据掺水,又怎么可能实现有效治理?(胡印斌)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