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江西省委巡视组曾遭威胁恐吓 短信奉劝别"多事"

2016年10月26日 10:52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参与互动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同事眼中的江西省委第三巡视组原组长李泉新

  今年7月29日,江西省丰城市阁里杨公墓,苍山翠柏,祥和安宁。刚刚结束今年第二轮巡视的江西省委第三巡视组的部分同事相约来到这里,跟他们的老组长再说说心里话。

  “组长,我们第三巡视组党支部这次又被评为先进党支部,这都是你打下的好基础,是你领导的好结果。组长,你放心,三组全体同志将发扬三组的好传统、好作风,传承你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品质,继续努力工作,争取更大的成绩,把你的接力棒传承好,你安息吧!”

  这位组长,就是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委第三巡视组原组长李泉新,在2016年江西首轮巡视期间突发疾病,于5月31日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58岁。(本报9月8日一版曾作报道)

  斯人已逝,音容宛在。今天,让我们透过曾经和李泉新一起并肩战斗过的同事们的回忆,再次缅怀这位用生命诠释忠诚、干净、担当的巡视干部。

  “组长的担当和鼓励,为我们开展巡视工作增加了底气”

  巡视工作虽闻不到炮火硝烟,看不见刀光剑影,但与腐败分子和丑恶势力的斗争却十分尖锐复杂。

  去年3月,李泉新率省委第三巡视组进驻南昌市西湖区,收到很多关于该区某镇镇村干部私吞村民征地款的问题反映。当时,案件的涉案人员已受处理,有人私下找到李泉新,劝他不要深究,以免扩大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威胁恐吓比问题线索来得更早,巡视干部不止一次收到陌生短信,奉劝他们不要“多事”。

  “当时外部压力的确挺大,但组长的担当和鼓励,为我们开展巡视工作增加了底气。”组员孙建华回忆道,该镇经济总量占这个区的三分之一,有许多大型企业,某些领导担心事情弄出来会造成“恶劣影响”。李泉新便对组员们说:“没有不能揭的黑,没有不敢碰的恶。‘原汁原味’地移交案件线索是巡视组职责所在,我们只需对省委负责,对群众负责。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来巡视,就要刨根问底。如果不查清线索,给群众明白交代,是我们的失职!不管是谁来说情,你们统统推到我这里!”

  组员漆世红记得,在调查违纪问题线索时,该区纪委的同志也受到威胁,他们感觉有压力。李泉新就给大家打气:“纪检干部的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有巡视组撑腰,你们不要怕!”

  在同事们的心里,李泉新的话就是定心丸。通过群众反映和外围调查发现,该镇某些领导干部在城中村改造和廉租房分配过程中违规享受指标,侵害群众利益,是一起典型的“塌方式”腐败案件。第三巡视组最终下定决心把这个盖子揭开。半个多月后,该镇党委书记、镇长等3名主要领导相继落马。

  李泉新敢于动真碰硬的品格源于他对党的无限忠诚。漆世红记得,有次帮组长计算党费,组长生怕他算错少交,自己拿着文件和工资条核算一遍,交完后还不放心,一定要将党费证交给他,然后用一个塑料袋包好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他说,塑料袋子装东西轻便。

  “组长视巡视工作如生命,处处带头啃硬骨头,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

  李泉新坚持把工作当做事业干,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他在实践中摸索出的“挖老矿法”“捅天花板法”等多种发现问题线索的有效方式,被省委领导称作“泉新工作法”,并在省委各巡视组推广。

  “第三组的巡视报告没有一次修改少于10遍的。”组员李思远记得,有一次,为了核实一个问题,李泉新带着他在周末顶着炎炎烈日,驱车几百公里,深入几个监狱找相关知情人了解核实情况,最后还是否定了这条线索。有些失落的李思远就劝他,一般性的线索就不要亲力亲为了,可以通过电话或其他方式进行了解。李泉新却说:“看似我们这次一无所获,但我们心里踏实。”

  在组员葛春瑜印象里,每进驻一个地方之前,李泉新都要求大家搜集资料、听取反映、摸清情况、找出问题,做到人未进驻,工作已进驻;每轮巡视过后,他都会召开组务会,总结经验,集思广益,学思践悟,要求大家“打一仗,就要进一步”。

  “组长视巡视工作如生命,处处带头啃硬骨头,善于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葛春瑜记得,大家都很期待每周开例会的时间,李泉新鼓励大家“谁的办法好,就按谁的意见办”,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是一次难得观点碰撞、相互学习的好机会。

  工作之余,李泉新乐于与组员们分享其年轻时一边干着农活、一边听广播并考取北京大学的往事。他说,那时候学校教的东西很少,能够找到的书本也是屈指可数,唯一能够了解外面世界的就是广播。他听广播到了痴迷的程度,有时候端着饭碗站在扩音器下听,有时候扶着锄头在地里竖起耳朵听。言语之间常流露出自己作为一名农家子弟成长为领导干部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副组长熊桂生记得,住院期间,李泉新时刻牵挂着巡视工作。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一边输着液,一边用短信与组里的同志沟通工作,叮嘱说:“问题线索要了解印证清楚,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纪律为准绳。你们要张弛有度,注意休息。病好后,我还要和你们一起战斗!”

  “组长的严是出了名的,他常教导我们,监督者首先就要经得起考验”

  执纪者先守纪,律人者先律己。和李泉新接触的人都知道,他向来严格要求自己,在纪律和原则面前跟他讲人情,绝对是自找没趣。

  “组长的严是出了名的,他常教导我们监督者首先就要经得起考验。”漆世红回忆道,对被巡视单位的班子成员和干部,除个别谈话了解情况外,李泉新刻意避免与他们有过多的接触,他笑言这是“距离产生美”。

  去年6月,李泉新带队到某集团公司巡视,明确要求党委班子成员“非请勿扰”,谢绝陪餐和宴请。有一次,该单位主要负责人特意在饭点到巡视组驻地汇报工作,对这个“良苦用心”的安排,李泉新没有顺水推舟,而是坚持将对方请出了门。事后李泉新对组员们说:“如果我们不讲纪律,别人就会在背后戳巡视组脊梁骨,咱们哪有底气硬起腰杆开展工作?”

  组员张启华记得,去年冬天的一个周末,他因公乘车经过省委门口,看到李泉新提着两个大箱子,伫立在寒风中等出租车,便停下邀请李泉新上车。李泉新笑着说:“我今天不是加班,拿的是私人物品,不能坐公车。”张启华再三邀请,李泉新坚持谢绝:“我是组长。今天我自己公私不分,以后还怎么要求你们?”事后张启华得知,组长在寒风中等了近半个小时才打到车回家。

  去年8月,正值上一轮紧张的巡视工作刚刚结束、下一轮巡视工作尚未开始的“空档期”,组员熊桂生提议到自己的高安老家参观元青花博物馆。考虑到可以借此放松一下长期紧绷的心弦,李泉新同意了,但他提出3个前提条件:一不占公家的时间,二不用公家的车,三不吃公家的饭。

  组员吴敦义至今记得李泉新制定的“四不”组规:不准单独外出、不准参加吃请、不准接受馈赠、不准带走被巡视地方的任何物品。他还叮嘱大家,对巡视中的情况,一律要严格保密。

  李思远的家中收藏着一张日历纸,上面写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这是李泉新一次与他谈为政做人的道理时,顺手写下送给他的。

  李泉新走了,他的精神却永远镌刻在同事们的心里,激励着大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本报记者 孟维伟 李伟)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