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媒称中国人遭遇西方职场古怪世界:能跟老板开玩笑

2016年12月19日 00:35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与互动 

  参考消息网12月19日报道英媒称,虽然英国媒体经常向准备到中国工作的西方人发出警告,提醒他们为由此面临的文化冲击做好准备,但关于中国人来到西方社会所遭遇的文化冲击却鲜有报道。不过对于越来越多前往西方工作和学习的中国人来说,的确有很多令他们感到震惊的事情。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2月9日刊登题为《在西方职场工作遭遇的古怪世界》的报道,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向海外扩张,并将重要的高管安排到海外工作,或许真正应该更加关心此事的反而是西方人。仅在美国,2015年获得工作签证的中国侨民及其家人就达到2015年的4倍多。

  “中国公司都在瞄准海外市场,并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展开收购,”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中国商业研究副教授埃里克·图恩说,“正因如此,了解中国的职场文化和组织实务才变得很有必要。”

  在西方需“踩下刹车”

  在一家国际数据公司担任呼叫代理兼翻译的朱珊珊虽然预料到欧洲的职场生活与自己的家乡肯定有所不同,但还是有一件事情让她颇感意外——在家乡,白领们都会在中午抽出一两个小时一起去餐厅吃饭,或者溜回家去打个盹,但在荷兰,人们往往只会花30分钟吃个三明治了事。但她很快适应了大幅缩短的午餐时间,现在也已经在当地愉快地定居下来。但她表示,“我家乡的确有些朋友不睡午觉就活不下去,我认为他们无法适应这里的职场文化。”

  报道称,来到西方之后,很多中国人发现自己的首要任务就是“踩下刹车”。

  在中国北方长大,目前居住在英国伯明翰的李一峰(音)就很认同这种说法。“中国人来到英国后唯一感到震惊的是,做一件事情竟然需要那么长时间,”他说,“例如,如果你想在中国开一个银行账号,根本不用等,直接去柜台就行。”

  李一峰之前在一家房产中介工作,他后来创办了自己的公司Essence Property Investment and Management,而且经常回中国出差。“在中国,你看中一套房子后可以直接去售楼处,告诉他们你明天就想要钥匙。这完全没有问题,这里做生意速度很快,”他说。

  图恩表示,很多中国商人都对欧洲的慢节奏感到惊奇:“在中国,你需要不停地工作,直到把所有事情搞定为止。”

  律师杰克·陈12年前离开中国,目前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DBB Law担任中国业务部主管。他表示,利用工作之余和周末时间工作在中国很正常。“我也可以让这里的同事跟我一起利用周末时间拜访一个中国客户,开一次会议,但这却并非常态。在比利时,周末是留给家人和朋友的时间。”

  中国人不善表达观点

  杰克·陈表示,欧洲的办公室政治比较简单,部分原因在于这里的等级制度不像中国那样森严。在中国,多数情况下,“老板就是老板,他们在办公室里的社会阶层非常明显,地位也很高。跟老板说话时,你必须表现出足够的尊敬。”

  因此他表示,中国的职场人士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时都非常谨慎,而西方人表达观点时相对自由。

  “如果我跟老板有不同意见,我会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会当着所有同事的面,他们不会认为这有什么问题。在这里,你甚至可以跟老板开玩笑……在中国,你需要掌握说话的艺术,通过恰当的方式与人沟通。但在欧洲,你只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即可。”

  来到布鲁塞尔前,杰克·陈曾在法国、英格兰、荷兰和德国工作。“我来到新办公室后恰好要参加一次会议,我看到同事和合作伙伴们纷纷畅所欲言。你能亲眼目睹这种差异,然后适应这种新的风格,”他说。

  香港中西实用礼仪学院是一家专门向大中华区的高管传授商业礼仪和沟通技巧的学校,其创始人戴斯蒙德·索表示,很多中国人都不习惯在工作中表达观点。

  “我们经常看到聪明的中国人却未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更糟糕的是,他们往往会事后担心自己没有获得别人的认可。但在西方的商业文化中,人们却不会这么做,”他说,“我们通过训练让人们自然而然地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优雅地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成功提出的赞扬……因为在西方商业环境中,你必须主动表现自己。”

  20年前辞掉广州的教职工作来到北美的辛迪·尹对此深有感触。如今,47岁的她在纽约运营着自己的在线房地产平台Rosypad,但她20年前第一次当房产中介时,却要在别人的鼓励下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很喜欢这种环境,也努力让自己表达更多观点。这是个必须经历的过程。当时的中国人很顺从,所以没有表达自我的习惯。”

  华裔普遍思念家乡

  出生在北京的莎伦·金20年前来到美国,现在已经是美国公民。如今在芝加哥附近担任软件开发者的她表示,新一代中国移民的思想与前几代人大不相同,47岁的莎伦·金还在侨民网络InterNations担任负责人,他们经常为来自不同国家的侨民组织各种活动,其中也包括刚来美国的中国年轻人,他们的年龄多为二三十岁。

  “他们有时会告诉我,他们很怀念中国的奢华和舒适,”她说,“一个女孩对我说,她很怀念上海,因为那里有很多美食,城市也比芝加哥干净得多。他们会从物质角度对比中美两国,而且未必认为美国有什么优势,但20年前却截然相反。”

  “我们那一代人来到美国后百分之百都想获得绿卡,然后留在这里,我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她说,“但现在,中国年轻人只想在美国工作10年,然后回国买套房子,或者照顾父母。”

  根据中国教育部的统计,虽然2015年的中国留学生多达52.37万人,但近80%的留学生最近几年受到祖国就业市场的强劲吸引而选择回国,这个比例在日益增多。

  

  境外媒体:中国职场性骚扰八成来自上司 半数选择隐忍

  参考消息网12月16日报道境外媒体称,中国大陆一家银行的业务副总经理逼迫女下属开房被拒后,竟威胁女下属辞职。大陆多年前的统计显示,40%女性曾遭办公室性骚扰,高达八成的工作场所性骚扰来自于上司。

  台湾“中央社”12月15日援引美国自由亚洲电台报道,经多名网友证实,这家银行为民生银行。迫于压力,民生银行7日下午回应说,当事双方分别是民生银行北京的关姓业务副总经理,遭骚扰的王姓女职员已于11月离职。

  法制晚报8日报道,王姓女职员表示,她在民生银行工作期间,曾受到长达两年的性骚扰,这名副总对她有过强迫性的搂腰和摸手。她几次转为正职人员的机会都受影响,她也因此惧怕上班。

  北京众泽妇女法律谘询服务中心“妇女观察”2011年对北京、广东等4地共2000份调查问卷显示,19.8%的被调查者承认遭受过职场性骚扰,23.9%的被调查者自己曾目睹或听说其他职工遭受性骚扰。

  发生性骚扰后,选择司法诉讼和报警的比例不到1/5;隐忍的高达54.4%。智联招聘2009年职场性骚扰调查显示,40%女性遭办公室性骚扰。其中,68.2%为肢体接触,高达八成的工作场所性骚扰来自于上司。

  [page title= subtitle=]

  外媒:报告称到2186年才能实现职场男女平等

  中新网10月31日电 据外媒报道,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日前发布年度“全球性别差异报告”。这份报告显示, 改善就业性别平等的工作严重滞后,按照目前状况,要到2186年才能在职场实现男女平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在这方面反而走在前面。

  报道称,世界经济论坛认为,推进男性及女性之间在工资和就业方面更为平等的努力在2013年达到高潮,但此后再次陷入低谷,导致实现男女经济平等的预计时间将推后53年。

  该组织报告特别指出两性在四个关键领域的相对差距:医疗卫生、教育、经济和政治。报告发现,“在尤为关键的经济支柱方面进展严重放缓,目前(性别差异)仍有59%,是2008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十多年来的数据显示,在让人类群体中的一半在有生之年实现最大潜能方面,进展依然过于缓慢,”报告指出,正因如此,两性之间要达到经济地位平等还需要170年的漫长时间。

  就各地具体情况而言,北欧国家在男女平权方面依然表现优秀,冰岛、芬兰、挪威和瑞典占据前四名。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也跻身前十名,其中包括卢旺达、菲律宾和尼加拉瓜。此外,进步较快的国家中还包括尼泊尔、玻利维亚等。

  报告显示,由于无法尽快消除性别不平等现象,世界面临人才浪费的现实困境,而这又会损害经济增长,导致各经济体失去发展机遇。

  报告同时宣称,尽管在多达95个国家里,女性接受大学教育的数量等于或大于男性,但女性在工资待遇和就业机会方面仍然长期处于劣势。全球只有四个国家里,立法机构成员、政府高层官员和企业高官中男女比例是均衡的。

  报告指出,所谓“第四次工业化革命”所带来的技术差异会导致各国女性更加难以发挥其天赋潜能。

  “在应对世界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机遇方面,女性和男性必须成为平等伙伴。要确保第四次工业革命能够真正实现对于社会的许诺,两性的声音都很重要,”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Klaus Schwab)表示。

  “拥有更多女性主管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经济发展也同样如此,因为多元化的领导团队能够更为广泛地顾及股东的需求和关注”,报告作出了这样的结论。

【编辑:罗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