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网络媒体走转改】云端上孤独的古藏寨:亟盼再放异彩

2017年02月04日 14: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网络媒体走转改】云端上孤独的古藏寨:亟盼再放异彩
上壳子古藏寨一角。 杨勇 摄

  中新网绵阳2月4日电 题:云端上孤独的古藏寨:亟盼再放异彩

  作者 杨勇 杨海燕 董媛媛

  “前两天这里下雪,今天天气好,把土晒一晒。”一大早,75岁的王袋和妻子便来到自家菜地翻土。远处的大片土地却早已荒废。

  海拔2800米高的上壳子古藏寨寒冷依旧。山风吹过,悬挂的五彩经幡随风飞舞,发出“哗哗”的声响。上壳子,位于四川省平武县白马藏族乡伊瓦岱惹村。背靠桑南日珠神山,南望查惹格雪峰,海拔2800多米,是白马人聚集区最古老、最高的山寨。

王袋和妻子正在地里劳作。 杨勇 摄
王袋和妻子正在地里劳作。 杨勇 摄

  春节期间,这个仅剩3户人留守的古藏寨显得格外冷清。山下张灯结彩的过节气氛,在这里寻不到丝毫。

  “2010年以前,村民外出只有两条羊肠小道,2011年才通村级公路。”上壳子古藏寨社长王英塔告诉记者,上壳子是一座活着的古老山寨,原有20多户人家80多口人,但因海拔高,交通不便利、生产生活条件差,村民就医孩子就学等问题,不少村民陆续搬离了寨子。2005年政府出台高山移民政策,大部分村民都搬到了山下王壩楚,“如今,寨子里剩下3户5人,王袋这5人就成为了这座古藏寨最后的守护者。”王英塔说。

古藏寨的守护者王稿夫妇。 杨勇 摄
古藏寨的守护者王稿夫妇。 杨勇 摄

  走进寨子,近百年历史的18座土墙杉板房依山而建,但基本已人去楼空。据考证,这里的土墙杉板房,与先秦氐人建筑一脉相承,是研究白马藏族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性的活化石。

  王袋在自家的院子里摆上桌凳,招呼前来串门的3位邻居:75岁村民王稿乃和他71岁的妻子诺门早,以及今年49岁的格绕才理。

空中俯瞰上壳子古藏寨。 杨勇 摄
空中俯瞰上壳子古藏寨。 杨勇 摄

  时至中午,王袋开始在火塘前张罗起午饭——土豆烧腊肉。床边空地上留出一米见方的泥地,支上铁三角架柴烧火。狭小的房间只有一扇小窗,刚放入湿柴时房内浓烟滚滚,很是呛人,但老人却安之若素,偶尔还抽几口旱烟,很是悠闲自在。

  “我们这里就是交通不好,种出来的药材和蔬菜都只能靠人背下去。”王袋说,家养了3匹马,平常他就在山寨种一些花菜、土豆和药材。只是食用油和大米需要山下的儿孙送上来,基本可以自给自足,“我有3个孩子,他们都很孝顺,每周都要来。”

古藏寨的守护者王袋和他的妻子。 杨勇 摄
古藏寨的守护者王袋和他的妻子。 杨勇 摄

  格绕才理是这3户人中唯一的单身汉。早年应聘在乡政府工作,因身体原因回到寨子,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不习惯平坝的生活,这里空气好,是生养我的地方,不想离开。”格绕才理说。

  言语间,守护者们对古藏寨的依恋显露无疑,他们也同样对寨子的日渐衰败而感到担忧。

  有所担忧的不仅是寨子的守护者,还有已经搬离的人们。王英塔说,搬到山下,但却没有土地,大部分村民只能外出务工,收入有限。“我家里有老人小孩要照顾,所以就在山上养了牛和马。”他告诉记者,在山寨背面,有一个原始森林和一大片草坪,很适合旅游开发。

  在上壳子人看来,寨子人去楼空的缘由在于交通条件。“只要交通好了,路通了,好多村民都会搬回来。”王英塔听说,开春后平武县将会改造上壳子通往山下的村道。

  王英塔还指着入寨的第一栋木楼告诉记者,那是自家早已破旧不堪的老屋,他计划在今年春天翻新房子、开办农家乐。“村民们也都养马,我们一起搞个合作社,组队‘马帮’,发展乡村旅游。”王英塔如是说。

  夜幕降临,气温骤降。回程的山路依旧崎岖陡峭,王英塔一边自如地行走,一边憧憬着未来:他相信只要脚下的路修好了,这座云端上的古藏寨一定会再放异彩。(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