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科学治理雾霾需处理好多重关系 应急与常态并重

2017年03月20日 01:4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 

  近年来频发、持续的重度雾霾,不断加重公众对环保问题的担忧。针对这一情况,中科院相关机构和相关专家研究指出,现阶段,我国雾霾治理亟须进入更为科学的新阶段,需要重视并处理好多个方面的关系。

  以治理倒逼产业升级科学向公众进行普及

  2011年底以来,PM2.5污染成为全国人民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每次雾霾来袭,人们皆议论纷纷,口罩成了出门标配,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与洗衣机、冰箱一起走进千家千户。越来越多的事例表明,PM2.5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幸福感。

  事实上,我国政府已把防治空气污染作为最大的民生问题,列入近年来的工作重点,并采取了制定了新环境质量标准、出台大气污染控制的国十条、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等行动。各地也纷纷采取各项措施进行大气污染防治,一些地方还出现了“要发展还是要环境”的争论。

  记者从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获悉,工业化进程会造成一定的空气污染,而空气污染治理PM2.5与保持未来经济增长的目标是可以统一的。2001年,美国空气污染控制产业带来270亿美元的税收,并提供了约18万个就业机会。同时,空气污染治理相对于其他污染治理,投入产出比最高。

  中科院在《我国大气PM2.5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建议》的报告中指出,过去十多年来,我国对大气污染控制持续加大力度,火电、钢铁、冶金等行业在降尘、脱硫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多数城市大气烟尘与二氧化硫浓度增长态势得到遏制,部分地区甚至开始缓慢下降。

  但在目前,社会公众对雾霾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焦虑和不安。“实际上,从2011年开始,政府做了很多工作,污染程度是在削减的。为什么老百姓会有越来越严重的官感,就是因为雾霾天气的极端表现。”20年来一直致力于PM2.5研究的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曹军骥认为,在一年当中,尽管污染物排放下降、空气质量改善,但极端雾霾天气的出现,依然会破坏人们对环境改善的认知。

  为此,他提出建议:一方面,当前应该借空气污染的压力倒逼产业升级,推动低污染、低能耗、高产值的新型绿色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确保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另一方面,应当向公众加大宣传、解释力度,逐步培养公民科学理性的环境意识,让公众明白,几十年粗放式发展的污染积累,即使加大力度治理,也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去化解。

  应急与常态并重气象因素不容忽视

  曹军骥表示,在雾霾治理中还需处理好应急减排与常态治理的关系。近期治理与长期治理是统一的。常态治理是战略性的、根本的,应急减排是阶段性的,应急减排要在长期战略治理的框架下进行。如果不能从战略的能源结构改革出发,进行PM2.5污染治理,短期治理措施的效果也不会尽如人意。

  健全宏观治理体系是PM2.5防治的最根本因素,科技治污为宏观治理提供科学支持。中科院相关研究报告指出,现存治理途径是在粗放型经济增长背景下制定的,并不符合未来产业调整和升级的新形势,必须构建新型的PM2.5污染治理途径。实现应急减排与常态治污的统一管理,标本兼治,持久改善空气质量。

  “诱发重度雾霾的最主要因素还是气象因素,气象条件不利,雾霾很可能加重,污染治理显现出来的成效就微弱。在秋冬特别是采暖季,一旦出现适宜的气象条件如静风、低温、高湿度,PM2.5浓度会积聚攀升,形成严重灰霾,往往表现为全国大范围区域性污染特征。即便是西方国家,虽然现在排放已经很低,碰上去年这种大范围的气象异常,仍然出现了雾霾现象。”曹军骥说。

  他指出,雾霾也是污染物在特定气候条件下的表现。雾霾发生的外因是气象,内因是污染物。如果没有特定的气象条件,雾霾也表现不出来。目前需要更为科学、全面地认识和研究雾霾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和控制手段。研究雾霾,需要理解自然气候变化的过程。这样可以看出,人起了多大作用,不利的气象条件又起了多大作用。

  煤炭利用缩减与清洁并举

  中科院报告显示,能源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PM2.5的污染状况,而PM2.5治理有利于促进能源结构的升级。根据国外先进经验,煤炭在能源消费中占20%至25%是比较合理的结构比例,受其影响的PM2.5在可接受范围内。

  美国2013年能源消费中煤炭仅占18.6%,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超过30%的能源比率相比,煤炭利用的比重大幅下降。英国1956年煤炭占能源结构的80%以上,之后开始急剧下降,目前维持在17%左右,石油和天然气各占三分之一左右,预计到2020年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为12%,2030年缩减为仅占5.5%。

  中科院的报告还指出,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均是以煤炭为主,从1952年的97%下降到1995年的76%。到2014年,尽管情况有所改善,但煤炭仍占能源消费的66%。目前,我国城市PM2.5污染与当前能源结构密切相关。据估算,煤炭消费对我国一些地区PM2.5污染的贡献可达到50%左右。

  因此,专家建议,能源消费需要总量控制,压减煤炭使用,加大可再生清洁能源,从各方面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对于燃煤,应提高煤炭的集中燃烧与清洁利用,采用超临界煤粉电站或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电站等,尽量减少居民用煤散烧,提高燃煤的使用效率。

  曹军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煤炭的替代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社会经济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新能源在供应量、价格、接受度等方面也有自身限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目前还是要在煤炭的清洁利用上下功夫,把这一点实行好了,至少在20年内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

【编辑:王忠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