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世界气象日来临 如何“观云识天”?

2017年03月23日 13:23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参与互动 

  普及气象知识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今天(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观云识天”,气象部门通过举行科普讲座、公众开放日等活动,普及气象知识,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在世界气象日前夕,中国气象局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吸引了上千名学生和家长参加。近距离观察温湿度计、闪电仪、大气观测车等观测设备,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门讲解,孩子们也听得津津有味。在气象科技展厅,科普小游戏的形式也让人工降雨等气象知识加生动、易懂。

  小学生:学到了天气,那边有一个火箭发射器,如果那里很干的话,就发射一个降雨的炮,就会缓解那里的干旱了。

  今年,气象部门还首次运用虚拟现实技术(VR)和增强现实技术(AR),通过搭建3D场景,重现台风等天气过程和自然灾害“现场”,让公众身临其境,了解防灾减灾知识。借助新技术,一些高科技的“观云”设备,像多普勒天气雷达和远在太空的风云气象卫星都跃然眼前。

  小学生:看到地球长什么样,还有风云三号、风云四号都长什么样,然后在什么地方,什么轨迹,很震撼。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表示,云在调节地球能量平衡、气候和天气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可帮助驱动水循环和整个气候系统。与往年的世界气象日的气候、灾难等相关的主题相比,今年的主题“观云识天”相对比较微观,同时也更接地气。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 许小峰:今年这个主题跟老百姓的认知更接近一些,很容易理解,每天都接触到。跟大的气候变化相对来讲,尺度要小一些,了解云是个比较细微的环节,但是它也很重要,真正把这个云认识清楚,也有助于我们对整个天气气候变化的了解。

  在世界气象日到来之际,《中国气象百科全书》也正式出版发行,这也是我国气象行业的首部百科全书,将为“观云识天”等气象活动提供有力参考。

  破解云密码 如何“观云识天”

  对云的观测是天气预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我们的天气预报员是如何破解云的密码,通过“观云”来识天的呢?

  在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正在对未来几天我国的降水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报。他正在研究的的是一张卫星拍摄生成的红外云图。在张涛看来,从这张看似简单的图里可以读出不少信息。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张涛:卫星它看到的是云的顶面,我们看到这个云的卫星云图的情况,我们就可以知道它实际上是哪种云。比如像这些红亮红亮的这些云,都是高空的一些卷云,它不会下雨,但是对于南边同样红的这些来看,比如说像北部湾、越南这些地方,它是一个垂直方向发展的积雨云,从地面发展上去,是电闪雷鸣这种雷雨的云,表面上看上去差不多,但是实际上是不一样的。

  张涛介绍,云是天气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的物理过程会生成不同的云。气象部门将云分为三族十属二十九类,出现了什么样的云,就能知晓对应的天气意义,而从中分解出的温度、湿度、风场和气压等信息,经过超级计算机的数值计算和模拟,加上人工修正,就可以预测未来的天气演变趋势。

  专家表示,获取云的信息,除了地面观测,目前卫星观测已经成为最高效、准确的手段之一。卫星专家魏彩英介绍,以去年12月我国发射的最新一代的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为例,它不仅可以从太空给云拍摄平面图像,还能给云拍摄“x光”,进行三维立体剖析。不论是闪电、暴雨,还是台风,都难逃卫星的眼睛。

  风云四号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 魏彩英:自从有了气象卫星以后,没有一个台风能够逃出我们的视野,原来我们1个小时看一次,这次我们的静止卫星风云四号,半个地球范围内的任何云系,可以每15分钟对它观测一次,如果我们用极轨卫星,它可以对全球的云系进行观测,这样两个系列卫星结合起来,对全球大范围而且高频次的观测,它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越来越高。

【编辑:刘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