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移居十年 “中国天眼”原住民重返故土

2017年04月13日 23: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移居十年“中国天眼”原住民重返故土
    图为原居住在大窝凼的12户移民代表与“中国天眼”项目人员合影。 黄蕾瑾 摄

  中新网平塘4月13日电(记者 黄蕾瑾)13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贵州省平塘县官方联合举办的“国家情怀·大国重器”—服务“中国天眼”配套建设启动10周年纪念活动在平塘县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下简称“中国天眼”)基地举行。

  2006年,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中国天眼”落户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为保证项目顺利建设,2007年平塘启动“中国天眼”台址移民搬迁工作,大窝凼12户民众让地,举家搬迁到克度镇金星村金科路。之后,为确保“中国天眼”的正常运行,“中国天眼”5公里核心区被划定为电磁波宁静区,涉及的克度镇和塘边镇共计1794户8097名民众搬离故土。

图为大窝凼的搬迁民众杨天信讲述移民新生活。 黄蕾瑾 摄
图为大窝凼的搬迁民众杨天信讲述移民新生活。 黄蕾瑾 摄

  10年间,在科学家、技术人员、干部民众等各方努力下,“中国天眼”于2016年9月如期落成。从此,平塘借助“中国天眼”的影响力及其在旅游方面的独特优势,天文科普文化旅游兴起,经济社会发展快速。

  平塘县委书记臧侃说,有国才有家,国为民,民爱国,12户搬家让地,以及之后五公里核心区千余户搬迁,舍小家为国家,家国情怀成就大国重器。为回馈大窝凼原12户民众及核心区民众的贡献和支持,特举办此次纪念活动,邀请移民代表重返故土,寻找在大窝凼底家的印迹和记忆,一起见证“中国天眼”项目的建设历程。

  活动期间,参加人员前往“中国天眼”馈源舱驻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技术实验室主任、FAST工程副经理彭勃向大窝凼移民代表现场讲解“中国天眼”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听着彭勃的讲解,移民们若有所思地点头。“你们都是凼底的凼主,如果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彭勃笑称,自己算得上是除12户原住民众以外的第一批“凼民”,引得现场人员一阵共鸣。

图为“中国天眼”5公里核心区涉及的部分居民安置点正在建设中。 黄蕾瑾 摄
图为“中国天眼”5公里核心区涉及的部分居民安置点正在建设中。 黄蕾瑾 摄

  在集中参观旧址照片时,大窝凼的搬迁民众代表杨天豪用手指着照片上曾经自家的位置,笑着告诉记者,以前全家住在100多平米的木房,现在在克度镇上建了总面积400多平米的小洋房,还开起了饭店,在家当老板。

  “搬迁到镇上后,我和老婆学做轮胎生意,现在一进克度镇就能看到我家的店。”曾是大窝凼里最穷的搬迁民众杨天信自豪地说,现在出去和别人聊起自己的家乡就是“中国天眼”所在地,大家都知道。

图为大窝凼的搬迁民众代表杨天豪用手指着照片上曾经自家的位置,讲述移民新生活。 黄蕾瑾 摄
图为大窝凼的搬迁民众代表杨天豪用手指着照片上曾经自家的位置,讲述移民新生活。 黄蕾瑾 摄

  参观结束后,在“中国天眼”反射面板拼装区域,参加活动人员铲锄挖坑,手扶树苗,挥楸培土,提桶浇水,共同植下纪念“中国天眼”民众搬迁启用10周年“情怀树”。平塘县委书记臧侃告诉记者,种下的“情怀树”为广玉兰树苗,寓意着“中国天眼”建设常青常绿,展望搬迁民众美好生活未来。

  返程行走在搬迁民众现居的克度镇,记者看到有5星级标准建设的天文主题酒店,街道上以中国各大菜系为主打的饭店、奶茶店、苹果手机零售店、中医理疗养生馆、图书馆等,衣食住行一应俱全,一如城市便利,民众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完)

【编辑:官志雄】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