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兴安岭火灾外线明火被全部扑灭 严防死灰复燃

2017年05月06日 01:53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视频:内蒙古大兴安岭毕拉河森林大火外围明火扑灭  来源:央视新闻

  5月2日,一场特大森林火灾,在大兴安岭发生。

5月4日20时许,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官兵清理北线火场一处火头。至5日上午,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外线明火全部扑灭。
5月4日20时许,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官兵清理北线火场一处火头。至5日上午,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外线明火全部扑灭。

  当地管护站司炉工倾倒燃烧残渣剩余物引发的这场火灾,于当天上午11时55分在大兴安岭毕拉河林业局北大河林场燃起。至5日上午10时30分,火灾外线明火全部扑灭,过火面积约1.15万公顷。

  三天时间里,武警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森林总队官兵与地方干部群众共计1万多人参与扑救,于寒风与烈火交织中,奋战南北两线火场数十小时,在这场人与火的战争中,最终取胜。

 5月4日晚,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杨涛和战友从一个火场转战到另一个火场。他们自2日进入火场后,已转战5个火场。
5月4日晚,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杨涛和战友从一个火场转战到另一个火场。他们自2日进入火场后,已转战5个火场。

  艰苦扑救

  5月4日上午8时许,新京报记者赶到北大河林场特大森林火灾现场,一条防火通道将整个火灾区域分成南线和北线火场。

  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政治处主任田相如介绍,北线火场火灾面积和威胁性最大,也是救援最艰难的区域,投入兵力最多,火线现在处于山顶和沟谷中,通往火场的道路大约有6公里,多数路段是沼泽,还要渡过一条几米宽的河,救援部队基本靠4台特种装甲车输送。

  下午5时许,记者进入火场。没有道路,特种装甲车顺着此前频繁往返轧出的轨迹前进,途经之处以前是草甸和森林,2日的大火经过后,剩下一片焦土,大火向山谷逃遁,救火队伍也顺着火道追击。

 5月4日晚,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一名在转场过程中休息的士官。
5月4日晚,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一名在转场过程中休息的士官。

  紧急增援

  4日下午6时许,在离火场约一公里的北线火场指挥部,升至270米的无人机飞临一处山顶的火线,显示出一个巨大的半圆形火线往山顶延伸,浓烟滚滚。围追火线的森林武警被浓雾遮蔽。

  情势紧急,北线前线指挥部指挥长、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支队长申东升立刻通过电台调兵。

  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库都尔大队大队长李伟接到命令,立刻增援灭火。李伟和80多名战友刚刚从一处扑灭的火线下山进行休整,接着立刻带领战友整理装备突击向山顶进发。自2日以来,李伟和战友连续奋战80多个小时,已经扑灭四处着火区域。

  指挥部要求,当晚要实现北线火线合围,以全面控制火势。

  离火场直线距离是一公里,而实际行军的时候,要避开密集灌木和深至膝盖的沼泽,突击队、保障组等官兵平均背负装备或物资达30多斤,从泥泞、相对稀疏的灌木丛、陡坡,没有停顿的进行了3公里的急行军,大约30分钟到达火线。

  指挥人员先带领突击队使用油锯、风力灭火机等设备在火势蔓延的方向清理出防火隔离带,然后处理明火,对于一些扑灭的着火的树桩树干,官兵就将其锯倒,让其自然燃尽,并安排人员专门看守,避免蔓延。

 5月4日18时许,北线火场过火区,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官兵在湿地溪流取水。
5月4日18时许,北线火场过火区,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官兵在湿地溪流取水。

  火线合围

  新京报记者在火场,通过电台获悉,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近邻的武警黑龙江总队黑河支队的多支增援队伍,也从其他方位向库都尔大队靠拢,4日晚8时30分,各救援队伍形成合围。

  晚10时,气温下降到零下4摄氏度左右,风速达8级以上,数千名武警森林官兵高度警戒,均匀分布在每个被控制的火线点,进行清理,防止死灰复燃。

 5月4日19时许,北线火场,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两名士官在抓紧时间吃饭。
5月4日19时许,北线火场,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两名士官在抓紧时间吃饭。

  在北线前线指挥部,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支队长申东升表示,为确保合围成果,后续增加的数百增援部队也向现场挺进,和山上部队会合。

  据前线指挥部消息,4日晚间,南线的火线得到有效控制。5日上午,南线和北线实现全线合围,至此,北大河林场特大森林火灾得到控制。

  新京报首席记者 陈杰 摄影报道

【编辑:于晓】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