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疆兵团职工“两代人”的坚守(图)

2017年05月13日 11: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乌鲁木齐5月13日电 (袁晶)“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能有商家收购或者到本地进行收购加工,将这里的牦牛肉和羊肉等,这些纯天然的畜产品能以更好的价格销售出去,增加他们的收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叶城二牧场三连连长刘前东道出了心里最真实的想法。

  近日,中新网记者从新疆兵团第三师叶城二牧场出发,沿着崎岖的盘山路,历时4个小时左右,到达该牧场三连时,刘前东正在进行民兵训练。由于长期呆在高海拔地区,他的脸庞显得黝黑、嘴唇有些乌紫、眼睛里充满了血丝。

刘前东的女儿上山去看望父亲,并一起合影。 袁晶 摄
刘前东的女儿上山去看望父亲,并一起合影。 袁晶 摄

  今年45岁的刘前东是新疆兵团第三师叶城二牧场的一名普通的职工干部,也是一名典型的“知青二代”,现任昆仑山深处海拔3000米的畜牧连——三连连长。

  第三师叶城二牧场地处昆仑山北麓,海拔在2200-4850米之间,属于国家类高寒地区和国家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叶城二牧场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所属部队整编。

  遵循父亲的遗愿留守牧场

  刘前东的父亲是湖北知青,母亲是上海知青,他们曾经在这里垦荒、修渠、筑路、建房、造林,经历了牧场的艰难岁月,也见证了牧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这片土地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

  刘前东的母亲周凤珍说:“我和老伴都喜欢这片土地,跟这里的职工群众感情很深,因此不愿意离开,也希望子女能留在这里,陪伴在我们身边。”

  “1992年,他在新疆莎车县开了一家面馆,生意还不错。两年后,他在父亲的要求下,开始回到牧场六连承包土地,主要栽培巴旦杏、苹果树、还有杏树,并从外面学习果树修剪技术和经验。”周凤珍回忆儿子刘前东刚回牧场承包土地时的情景,他还把经验和技术传给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带着他们共同致富。

  周凤珍说:“2013年,刘前东的父亲因病离世,生前叮嘱了两件事情,一是在他离世后,将他的骨灰撒在他工作时间最长的二连牙吉兰干草场;二是要求已经在牧场工作的刘前东不能离开牧场去别处工作。”

  2013年,刘前东遵循着父亲的遗愿,选择了离牧场有160公里、海拔3000-4850米之间的边境连队——三连工作,那儿也是他父亲曾经工作过的连队。

刘前东的母亲、妻子和女儿。 袁晶 摄
刘前东的母亲、妻子和女儿。 袁晶 摄

  坚守边境连队 带领牧民共同致富

  由第三师叶城二牧场通往三连的路,崎岖艰险,每到夏天雨水多,经常会有泥石流山体滑坡,随时都有塌方危险,160公里的路最快也要走五六个小时。冬天长达五个多月的大雪封山,当地牧民仅靠白菜、土豆等蔬菜维持日常生活,看病就医也十分不便。

  “每次我从场部去连队,或是从连队回场部,不管是母亲还是妻子,从来不给我打电话,只是在心里默默地计算着到达或归来的时间,害怕让走在山路上的我分散注意力。”刘前东告诉记者,到达连队,无论多晚,他都要打电话给母亲和妻子报个平安。

  “刚开始担任连长时,虽然有些年龄大的牧民认识我的父亲,但是他们并不看好我,甚至有些牧民觉得我瘦、矮就想要欺负我。”说起刚来时的情景刘前东苦笑了一下,“看到这样的环境,再加上当地牧民的不认可,说不想走那都是假话,但这里是父亲曾经工作的地方,我不想就此回去,更不能认怂。”

  刘前东说:“只有拉近距离,才能开展工作,我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就开始了入户走访,半年的时间,走遍了分散在昆仑山中的52户牧民的居住点。”

  三连的放牧点分布在大山里,为了解牧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刘前东必须在连队与放牧点之间的山路上穿行,或骑摩托车,或沿羊肠小道步行,几乎每个星期去放牧点一次,每次行程约20公里。一年要行走1000多公里。母羊接羔、羊群转场、防疫,还有羊痘接种、口蹄疫防治、三联四防工作、小繁畜工作,他都必须到第一线去,一走就是几个小时。

刘前东与第三师叶城二牧场三连职工群众一起合影。 袁晶 摄
刘前东与第三师叶城二牧场三连职工群众一起合影。 袁晶 摄

  在入户走访中,刘前东得知三连牧民内部存在草场纠纷,部分群众没有草场,年轻的牧民养殖积极性不高,整体收入偏低。为此,他带领连队工作人员,挨家挨户给老一辈牧民做思想工作,将原来10户的草场承包权划分到27户家庭。如今,牧工养殖积极性提高,牲畜存栏数也明显提高,人均年收入已从2013年的7000元上涨至万余元。

  “三连是边境连队,拥有37公里的边境线,离周边国家仅几十公里,牧民不只是放牧,还肩负巡边护边任务。”刘前东说,在带领当地牧工群众巡边护边的同时,他还要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首先,帮助他们引进良种羊,逐渐改良羊的品种;其次要鼓励年轻人就近打工、学习技术,帮助他们搞运输、修手机、电脑,开照相馆和商店。

  “羊也多了,牛也多了,我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怎样打开市场帮他们销售?”刘前东在带领当地牧民致富的路上,又开始了下一个想法。

  记者问刘前东,如果让他再选一次,还会留在山上吗?刘前东说:“现在山上的职工群众就是我的兄弟姐妹,他们有困难需要我的帮助,就不能不管。”

  现如今,刘前东正如当初父亲希望的那样,坚守在第三师叶城二牧场最偏远、最艰苦的边境连队,逐步带领职工群众摘掉“贫困帽子”,实现勤劳致富。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