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龙舟之乡”探访传统龙舟龙头龙尾民间制作艺人

2017年05月19日 12: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龙舟之乡”探访传统龙舟龙头龙尾民间制作艺人
    张绍堂在检查新制作的传统龙舟龙头。 杨云 摄

  中新网碧江5月19日电 题:“龙舟之乡”探访传统龙舟龙头龙尾民间制作艺人

  作者 杨云 罗兴

  “龙头、龙尾是龙舟的灵魂。”15岁那年,张绍堂拜师学艺,专门学习龙头龙尾传统制作,50年来,他对每一道制作工序不敢怠慢,雕刻、打磨、上色……几十道工艺都是靠手工完成。

  因为张绍堂制作的龙头龙尾活灵活现,在当地远近闻名。

  张绍堂是贵州省碧江区河西办事处新庄村农民,也是一位制作传统龙舟龙头龙尾的手艺人。

  碧江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武陵山脉中部,区内聚居着汉、苗、土家、侗、仡佬等26个民族,是一座山水城市,自古以来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传统习俗。

碧江区河西办事处新庄村用来训练的传统龙舟。 杨云 摄
碧江区河西办事处新庄村用来训练的传统龙舟。 杨云 摄

  10年来,碧江区连续举办大型赛龙舟活动,2009年,碧江区被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授予“中国传统龙舟之乡”称号,2011年,“碧江赛龙舟”作为传统体育项目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赛龙舟的盛行,更加凸显了龙舟龙头制作这项民间技艺的重要。

  “从小我就喜欢看划龙舟,那种气势让人精神振奋。年轻时参加过几次比赛,更是对制作龙舟龙头龙尾产生了兴趣。”说到龙舟,不善言谈的张绍堂话多了起来,他翻出手机里曾经参赛的照片,一张一张介绍着。

  “碧江区参赛的传统龙舟,龙头和龙尾基本上是我和大哥一起制作的。每次看到我们的作品,展现在观众面前,我就无比兴奋和激动。”张绍堂说,“从小酷爱龙舟赛的他,对制作传统龙舟龙头龙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主动提出要跟着大哥和师傅学习制作龙头龙尾,刚开始学习时,师傅要求非常严格,只要有一道工序出错,就要他重做。”

  转眼间,张绍堂已经跟木头打了50年的交道。

  “要制作好龙头龙尾,选材很讲究,这些年为了寻找木材,我不知道攀爬了多少山林,刮破了多少件衣服。”张绍堂说,制作龙头必须是柳木,从尺寸、形状到质量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而且至少要有10年以上的树龄。

  拿出今年雕刻好的龙头,张绍堂一边修复、上色,一边告诉记者,学这门手艺不光要有灵性,而且还要有耐心。一件作品的完成并不容易,制作龙头一个人至少需要1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而龙尾相对简单许多。

碧江区参加端午节龙舟赛的队伍在训练。 杨云 摄
碧江区参加端午节龙舟赛的队伍在训练。 杨云 摄

  “在制作中,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马虎,不容有失,否则就会破坏龙的气势,或是造成木材报废。”张绍堂搬出今年端午节准备下水参赛的一条龙头说,“制造龙头工艺相当复杂,从龙嘴、龙须至龙角,有几十道工序,开料、放样、雕刻、成型、打磨、上色装饰等都是手工完成,而制作龙头最难的是雕刻龙嘴、龙眼,一旦失手,将前功尽弃。”

  因为出名,每年端午前夕,周边慕名而来拜访张绍堂的客人甚多。“有时候接的活太多了,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今年已经66岁的张绍堂最大的遗憾是,至今除孩子跟学,他还门下无徒。

  张绍堂坦言,这门手艺学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喜欢城市生活,既不愿意学,也没很好的耐心,所以直到现在,他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传承这门手艺。

  “我的年纪大了,希望尽快找到人接班,让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说到收徒一事,张绍堂认为“喜爱这门手艺最重要。”

  “端午节在我们村就是狂欢节,每年村里组织龙舟队,人人都争着报名。自碧江区举办端午龙舟赛,村里的龙舟队已三次在区里夺冠。”张绍堂脸上流露出喜不自禁的神色,“听说今年端午节有几只外国龙舟队参赛,竞争更激烈了。希望村里的龙舟队能够取得好成绩。”(完)

【编辑:于晓】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