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关于高考,不得不说的2003年

2017年06月07日 15:18 来源: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参与互动 

  作者:于鳯鳯

  掐指一算,2003年已经过去真的太久了。那年出生的孩子,再过几年都要参加高考了。但是,我的班主任老师说,每次他带毕业班,都会提及2003年的高考。那一年,他印象太深刻。

  我也是,我也总想起那年的高考,因为,我是考生。

(1)

  那一年,高考时间破天荒地提前了一个月。过去几十届考生口中的“黑色七月”,变成了“黑色六月”。

  不过,高考提前到六月,这是我们在2000千禧年入学时就已经知道的事情,所以说“我们少了一个月复习时间”略微牵强。

  但2003年来势汹汹的非典,对很多人却产生了真真切切的影响。

2003年6月7日,“非典”时期的高考如期举行。为保障考生安全,所有考生须测试体温。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史利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2003年6月7日,“非典”时期的高考如期举行。为保障考生安全,所有考生须测试体温。 中新社发 史利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我的家乡在非疫区,但人们对非典的恐惧一点也不比疫区差。

  每天晚上放学后,学校都会给教室喷84消毒液、焚烧艾草。忘在课桌上没收起来的试卷、书本,第二天都是阴干了的水渍。

  高考那天,进考场前,我们每个人都测了体温。有同学考前一个月不敢洗澡、洗头,怕自己感冒发烧,不让进考场。

(2)

  当然,即便再来势汹汹,非典对绝大多数考生,只不过是心理上的影响。它跟当年的数学考题比起来,变得不值得一提。

  我是文科生,数学成绩一般,考前三次模拟都只有60分左右。为了不让数学拖后腿,我在考前半个月每天一套数学模拟题,并制定了非常有个人特色的战略:不会的大题直接不看,节省时间保证准确率。

  我觉得我的战略奏效了。我至少有三道大题一笔没写,但前面会的题答得还不错。

  当我哼着小曲儿走出来的时候,目瞪口呆!!

  考场门口,学生抱着家长、学生抱着老师、学生抱着学生、学生抱着自己……哭成一片……

  当我看到在考场外等了好几个小时的我妈也眼泪汪汪的时候,我甚至有种错觉——这是在给我开追悼会吗?

  为什么除了我,全世界都在哭?

  我被迅速带离“追悼会”现场。

资料图:考生家长等待考生。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记者 金硕 摄
资料图:考生家长等待考生。 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过了好多天我妈才敢对我说,当时有孩子从考场出来,就疯了一样地撕纸、大笑着流泪,说自己十几年的学都白上了。

  我的内心独白是:至于吗?

  至于。

  毕竟,像我这样考的全会、答的全对的奇迹不多。

  我的数学最终成绩是92分,我们班仅有的两个数学及格的之一。

  据说那年理综更惨。没有亲眼目睹,更没切肤之痛,所以印象不深了。

  很多很多年后,我都已经工作了,才知道,2003年高考前夕,在四川有个叫杨博的考生盗窃了试卷。

  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自己无数次意淫的事情,真的有人付诸行动。高考前去偷卷子,不就应该只发生在“吹牛”中吗?

  杨博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被判了7年。而与更多人发生关系的是,那年启用了同样只应该在传说中的“备用卷”。

  后来看了很多相关文章,有人说那年的高考数学中有奥数题。我不知道。因为,我根本看不出什么是奥数题,只知道最后有三道大题我一笔没写,甚至有一道题的题目都没读明白。

资料图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周青先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资料图 中新社发 周青先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3)

  前几天看一个网友说:考不好只能怪自己学艺不精,你难,别人也难,对大家都是公平的。

  我只想送“键盘侠”三个字给他。

  因为真正影响很多人的人生轨迹的,不仅是难到出名的试题,还有随之而来的报考。

  我们那时高考报考是在考试后、出分前。大概高考结束后三四天,我们拿着从考场抄出来的答案对着学校给的标准答案估分。

  估分是个误差极大的技术活,不仅要精准记住自己写下的每一个选择,甚至要猜测作文等主观题判卷老师的喜好。

  我算是估分比较准的,只比最终成绩少估了两分。但小分误差极大,英语多估了十几分,语文少估了十几分。

  我们班有个平时学习也就一般的男生,估分时不知自信从何而来,估得超重点线50多分,震惊了我的班主任,专门声势浩大地组织各科老师帮他重估。最终成绩比他自己估的少了200多分。

  对,刚才说到了关键词,分数线。我们不仅要精准地估自己的分数,还要参考分数线报志愿。

  之所以说那位网友是键盘侠的原因也就来了。

  因为我们往往以过去三年高考的分数线来做衡量标准。但是,太多人考砸了,估分比模拟少几十分,甚至上百分。

  与往年一对比,原本能超重点几十分的,好像刚刚能过重点线;平时搭边儿重点线的,感觉连上二本都危险……

  更加“惨绝人寰”的,是我们那时的“第一志愿”非常重要。高校优先提档第一志愿。于是,原本“心仪”的大学全部成为泡影。

  因为很多人毁在了数学上,所以报志愿时变得谨小慎微,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分数妥协。

  我们学校有个平时成绩还不错的理科姑娘,最后一天交志愿表时,抱着已经改得快擦漏了的表格,哭得撕心裂肺。

  当然,可能最后公布分数线时,她会哭得更惨。

  因为那年的重点线,水降船低。文科比前一年低了20分左右,理科比前一年低了将近50分。

  因为大家报的都太保守,很多一流大学都没招满,二三流大学的分数线暴涨。

  有个心高气傲的男生,自己估分觉得一本线都上不了,但就是“非某名牌大学不上”。他决定复读一年,明年继续为梦想而战。于是,他在志愿表上只写了一个:中国XX大学。

  结果,他正在复读班埋头做题时,收到了X大的录取通知书。那年,这所名牌大学在很多省份都没招满,上了重点线就行……

资料图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韩苏原 摄
资料图 中新社发 韩苏原 摄

(4)

  转眼间,2003年参加高考的那些人,毕业都已经10年了。

  我们成家立业,我们为生活和理想奔波。

  只有在每年高考时,我们才会显露出2003年高考一代的特色。就像是一群退伍老兵,在为某场著名战役骄傲或感叹着。

  2014年,外甥女高考时,我惊喜地发现,现在高考是出成绩、出分数线,甚至出全省排名后再报志愿了。

  而且,“平行志愿”也让“第一志愿”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因为报考失误导致无学可上的概率变得极低。

  高考变了,变得越来越科学严谨;高考也没变,它仍然是改变命运相对最公平的途径之一。

  所以,哪怕过去那么多年,我们谈起高考,依旧心潮澎湃。

  不过,作为过来人,还是想对小朋友们说一句话:

  曾经以为,高考结束了,人生就可以告一段落。现在看来,一切才刚刚开始……

加油

资料图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韩苏原 摄
资料图 中新社发 韩苏原 摄

【编辑:于晓】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