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滇西远征军遗骸寻找及寻亲活动启动

2017年07月07日 22: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滇西远征军遗骸寻找及寻亲活动启动
    图为简少良后人祭拜先烈。 刘健 摄

  中新网施甸7月7日电 (胡远航 杨苏莹)7日,全面抗战爆发80周年纪念日之际,由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云南省滇西抗战历史研究会、施甸县委宣传部、施甸县委统战部等众多机构组织的“七七祭奠抗战英灵”活动在云南施甸举行,滇西远征军阵亡将士墓地普查、遗骸寻找与寻亲活动也全面启动。

  当日,首批寻获的中国远征军39师115团3营少校营长王春泉、87师260团第1营1等佐军医郑发平、87师260团1营3连上士简少良等三位英灵,在时隔多年后,首次迎来亲人祭拜。其遗骸也被送往位于施甸县由旺镇的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司令部旧址,集中收殓。

图为郑发平后人祭拜先烈。 刘健 摄
图为郑发平后人祭拜先烈。 刘健 摄

  三位远征军的亲人,分别从河南、陕西、四川三地赶来,在老兵的墓碑前,一次次跪拜。悲痛的哭声,让在场人士泪目。

  85岁的张王氏跪在长兄王春泉的暂厝地嚎啕不已。“三四岁时,长兄就出征离家,从此再未见过。但是整个村,都知道他精忠报国的事迹。”张王氏说,家人曾来云南寻过哥哥的墓地,但无功而返。“如今,终于知道大哥在哪儿,心中多了几许安慰。”

  简少良侄子简张红在大伯的墓前行了一个军礼。他说:“我曾经也是一名军人,深知保家卫国就是军人最大的使命。为大伯献上这个军礼,表达对他最崇高的致敬。”

图为远征军遗骸被陆续送往远征军第11集团军司令部旧址。 李进红 摄
图为远征军遗骸被陆续送往远征军第11集团军司令部旧址。 李进红 摄

  记者了解到,位于怒江边上的施甸县,曾倚仗怒江天险,顶住日军入侵,抗战大反攻也在这儿开始。这里的青山间,曾驻扎了十万中国远征军,很多人从此埋骨他乡,再也没有回家,家人们也没有他们的消息。

  幸运的是,当地百姓没有忘记历史,他们默默地守卫着这些英灵。就在上个月,为了找寻王春泉的遗骸,施甸当地一在建高速公路都停工3天予以配合。最终,在多方努力下,王春泉的遗骸被顺利找到。

  由旺镇村民董接林家三代人,守着郑发平的墓地已有70余年。每每逢年过节,他们都会祭拜这位并不曾谋面的英烈。

  “‘人在外面心在家,为了抗日打天下,夫妻老母难见面,要等何时才团圆?’,”董接林说,其小时候在村里的土墙上见过郑发平的这首诗,心里由衷敬佩。后来选责任田时,他申请要了郑发平墓地所在地这里。

  “我大爹也牺牲在台儿庄战役,墓碑都没有。我总是对儿女说,如果找不到郑发平家人,我们就是他的家人。”董接林说,“很高兴如今郑发平的家人找了过来。这样,我就放心了。”

  正是在政府、媒体和志愿者的通力合作之下,像董家这样的施甸人守护了多年的忠魂,开始陆续寻找到远方的家人。面对董家70余年的无私奉献,郑发平的女儿郑冬香长跪地上,痛哭流涕。

  “没想过还能找到父亲,感谢董家三代的守护。父亲在天之灵如果知道还有这么多人记得他,守护他,一定很欣慰。”郑冬香感慨。

  据悉,目前,除了王春泉、郑发平、简少良外,在施甸县境内,还有40多冢有墓碑的抗战老兵坟墓,尚未寻找到亲人。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姚遥表示,将继续努力,同时号召更多人参与进来,一起让更多的抗战英烈回家。

  当日,三位远征军老兵的亲人还走进了大山头炮兵阵地、孩婆山、高炮阵地、惠通桥等滇西抗战遗址,了解亲人战斗到最后一刻的这片土地。(完)

【编辑:官志雄】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