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揭网购支教时长:仅需130元 有助保研评奖学金

2017年07月28日 08:02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每逢暑假,就有不少大学生选择参加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而大学的奖学金评定、保研、出国机会也或多或少与学生志愿服务有所关联。但是,个别学生在网上购买一纸志愿服务证明,甚至这些证明还盖有公章。更加蹊跷的是,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除了纸质证明外,在全国最知名的志愿者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以及志愿中国下面的“志愿汇”APP上,一些淘宝商家甚至能够为购买者录入志愿时长,包括志愿活动时间、志愿地点也能随意填写。

  在淘宝等网站上搜索志愿证明后,多个商家以10-300元的价格出售志愿证明和志愿时长

  现象

  志愿证明可网购 价格10-300元不等

  “有钱就有志愿服务证明,爱心难道就这么廉价?”最近,因为暑期志愿活动,在北京某文科院校读大二的小李心里有些“不平衡”。“这个暑假我准备去西北支教,可身边有同学早在网上买了志愿证明,还劝我暑假别费工夫了。”小李生气地说,如果同学都这么弄,那么一纸爱心证明毫无意义。

  在淘宝、咸鱼等网站上,北青报记者输入“志愿证明”四个字,出现了多家商家信息。除了“志愿证明”,商品关键词还附加了学分、支教、志愿工时证明等字眼,更有商家称“用这加分、评优、考研、找工作挺好的”。在销售量里,一家网店的月销售量近300,还收到了很多“好评”。

  在志愿证明种类上,除了支教、志愿者外,还有海外志愿项目证书,这使得价格相差较大。有一个商家表示,国内志愿证书纸质版、联网可查服务各需65元,电子版要额外加10元,而国外的志愿证明要300元左右。在咸鱼上,最便宜的志愿证明仅需要10元,但不提供学校回查等服务。

  文/本报记者 李梦婷 实习记者 袁嘉潞

  核心

  卖家承诺网上可查 “志愿汇”上可加时长

  北青报记者发现,在一家主要经营论文排版、保研咨询的网店里,还出售志愿证明商品。北青报记者在表明来意后,商家要记者添加一个QQ号,谨慎地发来支教证书、国际证书、马拉松志愿者证书等多个网站链接,要记者在链接里选择商品。除了中国支教联盟、希望工程志愿者等国内单位的证书外,更有斯里兰卡海外支教、澳大利亚国际会议等国际证书,上面都盖有公章。

  这些证书是真的吗?商家解释,她目前在上学,长期参加志愿活动,与多家单位有很好的合作关系,志愿证明都是直接从单位拿来的,买家可根据自己需求填写时间、姓名等信息。

  在北青报记者表示担心学校在志愿网站核查信息时,商家表示,可以在这些网站上做“手脚”,但需要支付65元。“你不用怕,我们可以在志愿中国下面的‘志愿汇’后台上给你加志愿时长,肯定能通过。”商家说,“这个是我们完全掌握主动权,纸质证书盖章也是正规章。”

  据了解,“志愿汇”是一个中国注册志愿者信息系统。志愿者可在上面查询志愿服务,获得志愿时长。一般而言,高校对上面显示的志愿时长是认可的。

  那么,商家是通过什么途径在“志愿汇”上添加志愿时长的?商家支支吾吾地说:“我们和‘志愿汇’有合作,也很小心的,一定能给你报上。”接着,该商家还不耐烦地说,交易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不信就不要买了。

  记者在商家给出的链接网站上填写真实姓名、淘宝名、所选证书类型、支教时间、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

  花130元“志愿中国”时长增30小时

  为了验证真假,北青报记者用130元在淘宝网店上购买了纸质的“中国支教联盟”志愿者证明和“联网可查”商品。商家发来一个资料统计链接,上面需要填写真实姓名、淘宝名、所选证书类型、支教期间、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要联网的话还要填写电话、毕业年份、政治面貌、志愿时长等。由于记者选的是支教志愿活动,商家推荐填写四川凉山州尼地乡中心小学支教地点,并提示支教期间一定要填写过去的时间,否则会影响志愿汇信息的录入。

  “你下载‘志愿汇’APP,第二天直接登录无需注册,登录名是身份证号码,密码为后八位。”按照提示,记者录入了相关信息,选择了30个小时的志愿时长。第二天,打开“志愿汇”后,上面果然显示了30个小时的志愿时长,还有详细的志愿地点、时间,和记者填写的信息一致。

  紧接着,记者登录“志愿中国”网站,输入了账号、密码后发现,记者的名字、身份证、志愿时长、志愿活动信息都有显示,与“志愿汇”上的信息一致。此外,“志愿中国”上还可自动生成志愿服务记录证明书,志愿者可下载打印。

  那么,商家还可以人为增加志愿时长吗?商家表示,每录入一次都会有记录,如果需要增加时长还得再购买一次。

  填写个人信息后的第二天,“志愿汇”APP上增加了30个小时的志愿时长,志愿服务信息与购买时填写的信息一致

  文/本报记者 李梦婷 实习记者 袁嘉潞

  探因

  志愿证明有利于评奖学金、保研等

  志愿证明为何如此受热捧?多位大学生告诉北青报记者,志愿证明可以用来加综测分、评奖学金,对保研、出国等都有好处。

  一位在昌平区某工科学校常年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告诉北青报记者,学校十分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用加综测分、保研等政策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做志愿活动,学生参加的激情也比较高,“我记得有一个学期,8000多名学生中就有2000多人开了志愿证明。”

  在中央财经大学、北理工、北二外等学校关于志愿活动的规定里,明确列出了多少时长的志愿服务可以获得多少分,能评什么奖项。比如,中央财经大学的志愿者时长的上限是50个小时,能加综测分,而综测分又与奖学金评比、保研相关。

  此外,也有很多准备留学的学生紧急购买志愿证明。“听说国外院校在审核学生背景的时候,也会关注到学生的志愿者活动,原因是西方社会十分看重学生的回馈精神与奉献精神。”一名准备申请国外高校研究生的大三学生说,志愿活动对申请国外高校offer不具有绝对性,但买一个也能应不时之需。

  部分学校只认可权威机构证明

  在采访中,几所高校的老师表示,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活动,但不会严格审核。“学生在校期间实习是具有强制性的,可以算学分,但志愿证明是在加综测、评优上有优势,不具有强制性。”一所高校的辅导员告诉北青报记者,学校会对实习证明进行审核,但志愿活动还是靠学生的自主性,学校不会仔细审核。

  目前,为了应对有的学生弄虚作假的行为,有部分学校采取了“行动”。“不是所有志愿都能加分的,我们学校只认几类机构的证明,比如志愿北京、志愿中国等。”某高校的一位老师说,学校会在官网上公示学生的志愿时长,杜绝一切虚报假报现象,一经发现,取消全部志愿时长。

  下单第二天“志愿中国”网站上出现了记者30个小时的志愿时长,相关信息与“志愿汇”上一致,“志愿中国”上还可自动生成志愿服务记录证明书

  文/本报记者 李梦婷

  实习记者 袁嘉潞

  回应

  “志愿汇”否认与商家合作 表示将调查此事

  “志愿汇”真的和淘宝商家有合作吗?北青报记者致电“志愿汇”。“我们这里需要实名认证,参加志愿活动要在APP上签到才能获得时长证明。”工作人员表示,“志愿汇”没有对外授权商家代办志愿证明,也不能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在上面增加志愿时长,商家出售的志愿证明绝对是假的,还提醒记者不要上当受骗。随后,该工作人员给记者回电咨询淘宝商家信息,表示会采取相关行动。

  商家出售的“中国支教联盟”支教证书是真的吗?据了解,“中国支教联盟”是一个致力于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非营利性民间公益组织,由社会各界自愿支持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爱心人士组成。北青报记者拨打该机构电话,工作人员表示,支教联盟都是长期的支教活动,要求志愿者是毕业生,不会招在校大学生。“在我们这支教可以开志愿证明,但我们绝不会让个人在网上出售我们的信息。”该工作人员带着生气的语气说,会在网上搜集信息,如果属实会发律师函。

  文/本报记者 李梦婷

  实习记者 袁嘉潞

  观点

  学生购证明歪曲“志愿者”定义

  淘宝商家行为涉嫌违法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占领律师认为,如果淘宝商家和“志愿汇”没有合作,制造虚假的纸质证书、加盖假章,这一做法涉及违反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而商家可以随意录入志愿信息可能是商家通过黑客入侵后台、内部串通等多样的方式将买家信息录入“志愿汇”后台。

  赵占领还称,如果商家和“志愿汇”有合作,虽然算不上违反法律规定,若买家通过此用来求职,则涉及编造履历,违反了劳动合同,公司发现可直接解除关系。

  就大学生网上买志愿证明一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这类事情说明了学生的诚信不足,为了拿取证明而利用淘宝造假,歪曲了“志愿者”的定义。“学校规定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目的在于这类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多了解社会等。”储朝晖说,但在现实中,有学生希望不劳而获,学校不重视,社会对学生志愿者的活动支持不到位等,这都使得网售志愿证明商家有空可钻。

  储朝晖建议,学校要加强审核,如出现造假,应立即进行检查核实,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此外,学校要重视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情况,并以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们做到诚实守信。对于学生,储朝晖认为,学生应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不做利己主义者。

  文/本报记者 李梦婷 实习记者 袁嘉潞

  图示制作/潘璠

【编辑:李雨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