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个人信息遭过度收集诱骗收集 隐私条款不能玩猫腻

2017年09月25日 09:26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隐私条款不能玩猫腻(经济时评)

  乙 智

  互联网时代,让渡和分享信息让我们享受到了远超从前的生活便捷。不过,在方便与快捷背后,个人信息安全却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24日,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发布了对首批10款网络产品和服务隐私条款的评审结果,督促企业整改违法违规行为。10家参评企业还签署了个人信息保护倡议书,就尊重用户知情权和控制权,保障用户信息安全等向全社会作出承诺。这一系列举措,被视为提升个人信息保护能力迈出的一大步。

  完善隐私条款,对强化个人信息安全有着怎样的意义?作为联接用户、网络服务者和监管部门三方主体共同管理个人信息的枢纽,隐私条款的完善,对强化个人信息安全发挥着“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对网络服务者来说,隐私条款不仅是收集、处理、使用用户信息的公开声明,也是和用户据以明确法律权利义务边界的合约。而对用户而言,个人隐私条款则是了解企业如何采集收集个人信息的主要窗口,还是行使个人信息控制权的核心渠道。此外,隐私条款还是监管部门进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和审查的突破口。近年来,一些网络运营者对个人信息过度收集、隐秘收集、诱骗收集和“一揽子协议”强迫用户同意等现象的频仍,也凸显着隐私条款评审的恰逢其时。

  更重要的是,隐私条款的评审能够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开展下去。如今首批参评的10家企业已经按照评审要求,进行了相应整改,以点带面形成社会示范效应,将促进整个业界个人信息保护水平的提升。

  当然,希望通过完善隐私条款来实现对个人信息一劳永逸的保护,并不现实。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也并非仅靠行业自律和规范管理就能实现。事实上,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密钥恰在于“网络安全靠人民”,唯有将个人信息安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多方共谋、多元共治,将其置于现行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体系中,通过强化公民自我防范意识,依托技术手段设立屏障,加强事前防范;同时强化行政、司法部门的执法和监管,完善事后惩戒机制,才能最终形成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合力。

【编辑:刘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