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出炉“调查报告”:老年人砸多少钱买保健品?

2017年11月02日 21: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上海出炉“调查报告”:老年人砸多少钱买保健品?
    《老年保健品消费调查报告》2日出炉,披露老年人保健品等消费现状。 陈静 摄

  中新网上海11月2日电 (记者 陈静)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人成为保健品、器材商瞄准的对象。家中老人究竟砸了多少钱购买保健品?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2日披露了该委携手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历时数月所做的《老年保健品消费调查报告》。

  根据调查报告,近七成老年人一年内购买过保健品,近四成子女认为父母有过非理性消费保健品行为,但老年人的实际消费超出子女的估计。同时,老年人非理性消费保健品的比例与年龄、健康状况、子女关系相关。据调查,过去一年,13.8%的老人自述保健品消费超过1万元,而只有9.8%的子女认为父母消费超过1万元。不报、谎报、瞒报……父母砸在保健品上的支出,大大超过子女的估计。

  上海是中国率先进入老龄化的城市,截至2016年底,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超过三成。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2日表示,2017年以来,申城老年人关于消费宣称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和器械的正式投诉数量有明显增长。

  今年以来,上海市消保委共计受理保健品投诉375件,同比上升2.2%,涉及金额300余万元人民币。但保健品投诉数量仅占投诉总量的0.32%,且大部分是子女投诉。上海市消保委秘书长陶爱莲对记者坦言,尽管老年人在宣称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和器械消费时,受不法商贩的侵害层出不穷,但老年人正式向消保委投诉的比例十分低,大部分都是“打落牙齿往肚里咽”。

  上海市消保委方面希望调查报告能够引起全社会对老年保健品的关注,进而推动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更为严格的标准和进行日常监督;同时推动相关企业诚信经营,为老年人提供正规的产品和服务。据知,上海市消保委先后召开数十场座谈会,对数百名老年保健品消费状况进行定性研究,同时对来自多个区40多个居委会的千名老人和千名子女进行定量研究,最终获得了这份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老年人对保健品可能持泛化态度。老人和子女对保健品认知差异较大。九成以上老人表示子女为自己购买过保健食品或器械,而只有50.8%的子女表示自己为父母购买过保健食品或保健器械。九成以上老人表示为自己和配偶购买保健品或保健器械的原因是“为了更健康”。

  根据调查报告,亲子关系与老年人非理性消费保健品关系较大。倾向非理性消费保健品的占比随着老年人与子女关系不同而变化:自述与子女非常亲近的老年人中,此比例为27.8%;自述与子女关系比较或非常疏远的此比例均达100%。

  调查显示,上海89.9%的老年人自述居住环境周围有保健品商店,菜场、社区门口、社区活动室、大楼商铺甚至高档宾馆,都成了保健品的推销阵地。面对无孔不入的保健品广告,老年人难以招架。

  在表示父母有过不理性购买保健品或保健器材经历的群体中,近六成表示父母“贪图小便宜,购买了来路不明的保健食品或保健类器械”;逾37%表示父母“购买保健食品或保健类器械超出父母的支付能力”,34.5%表示父母“购买的保健食品或保健类器械超出实际需要,大量囤积和浪费”。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坦言,面对如今保健品行业流行的会议销售、免费旅行、免费义诊等层出不穷的“花样经”,如何对抗这样的商业模式,是一个复杂问题。

  上海新消费研究中心刘波认为,对于保健品消费,应建立起组织化的社会支持系统:在亲情层面,子女应更主动关心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在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为老年人购买合适的特殊食品;在政府层面,需要加大社区建设的力度,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在立法和执法层面,需要通过法制的手段规范市场,建议引入金融领域内的穿透机制,让不法商家无法遁形。据悉,上海新消费研究中心是由上海市消保委和上海市社科院共同成立的研究机构。(完)

【编辑:王忠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