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男子用66万块积木搭“桌上圆明园” 马桶盖车轮有妙用

2017年11月04日 16:58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66万块积木搭起“桌上圆明园”

  最近,几位乐高积木玩家用66万块积木,还原了圆明园的三大主要景观。他们希望用积木的表现形式,来还原中国古代建筑的“魂”。

  ■马桶盖车轮各有妙用

  昨天记者来到这支创作团队所在的工作室,桌面上4.47平方米的大沙盘着实令人震撼,观水法、大水法、远瀛观浑然一体,以大致一比五十的积木拼接方式,完美呈现在眼前。除了整体气势恢宏外,记者注意到,诸多细节也充满了奇思妙想。乐高积木的零件算起来也有上万种,还原房屋、绿植能用的零件很多,但还原中国古建特有的细节时,往往还要下一番苦功。

  “这大铜香炉的耳朵,其实是只倒立的小猫,远瀛观上的圆形窗户,是用车轮来代替的。”经制作者介绍,记者也发现,为了很好地还原古建上的花纹层次感,墙面上的浮雕是用积木中的冰淇淋、马桶盖、牛角等造型件拼接而成,喷泉造型则用的是积木中的透明件搭建出的弧形。

  模型制作团队目前主创人员共三人。团队负责人王笑天介绍说,之所以今年大家有了用积木还原圆明园的想法,最初是因为他们看到有国外设计师利用积木制作中国古代建筑,但都是基础件用得多,造型件用得少,这就意味着作品会出现细节不够的问题,从而导致历史、文化信息的表达不足。所以他们希望可以自己动手,同样以积木的形式,对中国的古建筑进行高度还原,给这些建筑“注入灵魂”。

  “现在做三个景观,拼了半年时间,已经用了66万块积木。”王笑天说,在中国古代建筑的选择上,他们选择圆明园,是希望让各年龄段的人都能了解到中国已经消失的文化,大水法又是圆明园中最具标志性的景观,所以最初的制作也是从这里开始的。“我们要使用积木完全还原圆明园内的400多处景观,届时整个沙盘的占地面积可能达到3000平方米,现在完成的只是冰山一角。”

  为了能求证更多细节,团队光是查阅资料、各地采风就用了4个月的时间。在拼接零件过程当中,因为没有积木图纸可以参照,整个建筑不光是要搭出外形,承重、整体比例都要随时调整。其中最难的就是要用横平竖直的积木零件去表现景观内的弧线。“每一块积木看起来是直的,其实存在非常微小的误差,我们反复实验,利用这个误差,把几个积木首尾衔接,误差积少成多,就有了弧形。”王笑天说,真正的困难可能还在后面。为了能让作品容纳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他们需要考证更多资料,比如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圆明园的景观变化,从而能做出更多替换件,好让这个作品能展示圆明园不同时期的风格变化。

  ■年轻人接受传统文化的新方式

  看了这组积木搭建的圆明园,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会员委员刘阳告诉记者,积木景观的细节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后他也将这组照片在微博上转发。“我平时发圆明园的消息呼应者不多,这组照片的转发却瞬间破千,很多大V都在帮着转。”

  这种现象也引发了刘阳的思考,刘阳说,在平时对圆明园历史文化进行推广时,往往遇到年轻人或者儿童时,传统的书本教育方式会有瓶颈,积木圆明园的出现,让他看到了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积木可能不太能吸引年岁大的人,但对于年轻人、儿童来说,却是个非常好的补白,让他们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来了解这些古建筑和背后的文化。”

  刘阳联系到了王笑天的团队,为他们无偿提供了搭建积木景观所需的资料、历史文献、背景故事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那张高清铜版图。王笑天说,有了专家提供的诸多资料,使他们的设计速度增加了很多,在未来的三个星期到一个月时间里,他们会把海晏堂的积木图纸设计出来。

  本报记者 景一鸣 文并摄 J168

【编辑:于晓】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