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福建宁德农村的新生活:交通、就学更便利

2017年11月09日 18: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福建宁德农村的新生活:交通、就学更便利
    图为驻村第一书记阮芳铿(右二)和村干部与村民交谈。 叶茂 摄

  中新网宁德11月9日电 (记者 叶茂)在福建宁德市蕉城区七都镇外洋移民村郑坑自然村,70岁的陈则忠正在菜地里干着农活。“现在自来水通了,路改造了,公厕也盖了,生活比以前便利多了。”陈则忠9日笑着对中新网记者说道。

  外洋移民村是个少数民族山区村,也是老区基点村。该村靠近宁德第三水厂的水源地,也是宁德市重点项目——官昌水库项目的所在地。因郑坑自然村不在水库淹没区范围内,故未列入移民搬迁对象。

  考虑到郑坑自然村地处偏远,留守村内的只有近20名的老人小孩,加之自来水及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蕉城区纪检委2016年10月派驻外洋移民村第一书记的阮芳铿,辗转各部门积极争取对口经费13.5万余元人民币。

  “百姓生活有诉求,我们就该尽力做到。”阮芳铿称,这些经费为郑坑自然村通了自来水、盖了公厕、修整了进出村道路,不再像之前一样,一下雨,道路就泥泞不堪。

  陈则忠的感受尤其深。“以前生活用水,要么到山上取山泉水,要么就是水井担水、竹木引水,上厕所也是到山里头。”他告诉记者,现在生活方便多了。

图为外洋新村内,62岁的孙爱英在照看孙子。 叶茂 摄
图为外洋新村内,62岁的孙爱英在照看孙子。 叶茂 摄

  与陈则忠一般,同样感到生活新变化的,还有外洋新村的村民们。因水库建设需要,外洋村除郑坑自然村外,其余全部搬迁安置到东侨工业集中园区旁的外洋新村,安置地面积86亩,建筑有安置房260座,安置村民930人。

  “以前住在村里时,小孩在镇里上学太不方便了,得在镇里租个房,每个月全部开销差不多1000元,人还得陪着。”47岁的戴笔清说,搬到新村后,交通便利了,孩子也就近入学了。

  走进毗邻东侨工业集中园区的外洋新村,笔直、宽敞的水泥路穿村而过,街道两旁是一栋栋三层楼的楼房,超市、鱼庄、小吃店、理发店等一应俱全,三三两两的村民或照看着孙子,或聚集在家门口唠着嗑。

  当记者见到62岁的孙爱英时,她正在自家新建楼房的一楼带着孙子。她说,加上政府搬迁补贴,3个儿子集资在去年底建了新房,一楼门面出租每月有4000元的收入,楼上弄成隔间出租给工业园区员工,每间也有800元的收入。

  带带孙子、收收租金,房子周边再找点地种种菜,孙爱英感觉生活悠闲且充实。“以前一家挤在村里的老旧房子里,每次来台风就断水断电,生活用水都靠雨水收集,太难受了。”孙爱英说,现在园区产业多、人流多,儿子就业机会多、上班也更方便了。

  搬得出、稳得住,还得可发展、能致富。外洋村党支部书记吕慈昌称,外洋村土地资源、农业种植、蜂蜜养殖等资源丰富,村内生态优美,拥有奇峰异石的高山顶、三丫顶等自然景观,是生态休闲绝佳之境。

  吕慈昌称,将依据资源优势和库区优势,以打造“官昌水库库区休闲园区”,走休闲体验农业之路,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农村。(完)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