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男子遇人情债:去年春节发红包等花近10万掏空钱包

2018年01月23日 09:40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别让人情味变成“人情债”

  最近,一则新闻引发了不少年轻人的共鸣。新闻的主角是曹先生,他老家在杭州,常年在南非工作,以往每年春节,他都归心似箭,第一时间订好机票。今年,他却犹豫要不要回家——因为去年春节,他几乎每天都要发红包、办酒席、送礼物,算下来竟然花了近10万元,过多的“人情债”掏空了他的钱包。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过年都要承担如此巨额的开销,但也不可否认,曹先生所面临的困扰具有相当强的普遍性。近年来,每逢春节都有不少网友“不敢”回家,其中除了买票、相亲、逼婚等压力,人情太贵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贵”在哪?随便算一算就知道了。在不少地方,压岁钱年年上涨,少辄数百元,动辄上千元,如果要给十几个孩子发压岁钱,就已经是笔巨款;再加上走亲访友购买礼品、“红色炸弹”密集轰炸,很多人返程时抚摸着干瘪的钱包,感觉过年就像遭遇了一场“黄金大劫案”,辛辛苦苦攒一年,一周回到解放前。

  “来而不往非礼也”,国人注重礼尚往来,年节尤甚。这不是什么坏事,比如压岁钱作为一种年俗,传递着祝福;礼品、礼金在你来我往之间,交换着情意。过去,从婚丧嫁娶到上梁搬家、添丁增口,亲朋好友都会相聚一堂,在推杯换盏中进行着情感的传递,同时也满足着互助的需求。

  而如今,礼尚往来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负担。其伤人之处在于“竞赛”——份子钱水涨船高,压岁钱层层加码,很多人不惜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为此不堪重负。其累人之处在于“算计”——为做好这道“算术题”,很多家庭都有一个账本,婚丧嫁娶谁送了礼金,下回必须还上;亲友之间务必掌握平衡,给谁多了给谁少了,稍不留神就可能引发纷争;有的为了收回“成本”,没条件就创造条件,各种寿宴、纪念日花样翻新、名目繁多……人情味变成了“人情债”,不仅伤钱,还可能伤感情,背离了礼尚往来的初衷。

  怎么办?“化俗不易,贵在因民。”对年轻人来说,过年“不敢”回家,其实就是一种抵抗;很多地方因风俗淳朴让人心向往之,也正反映了公众的呼声。比如山东一个村庄份子钱只收五角钱,多给必然退回,所有村民坚持了30多年;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婚礼份子钱不过区区一两百元,有的地方甚至分文不取,红包折个角代表受礼,再原封不动退回;压岁钱也是如此,广东年俗里的利是重意头,不重多少,大多数利是红包仅仅为五元、十元,多发几个也不会“伤筋动骨”……

  其实对于繁重的人情负担,大多数人都有移风易俗的愿望。而移风易俗需要更多“清流”,需要持续宣传引导,久久为功,逐渐让“人情债”失去市场,让温情脉脉的人情往来回归到更多人的生活。

  (夏振彬)

【编辑:李季】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