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江西省纪委坚持问题导向:让被监督成为习惯

2018年02月06日 10:47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参与互动 

  “这种有根有据的函询和提醒,温和而严肃的谈话方式,使我真正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和良苦用心,我一定不辜负组织的期盼,努力把工作做好。”

  这是江西省直某单位主要领导近日接受省纪委第六纪检监察室(以下简称六室)提醒谈话时的表态发言。他之所以被谈话提醒,是因为有信访件反映其存在突击提拔干部等问题。六室根据函询回复及侧面了解的情况,决定对其进行谈话提醒,指出虽然信访件反映问题不实,但他也存在工作不严谨的情况,希望能充分认识问题,切实加以整改。

  像这样让谈话对象红红脸、出出汗,认识问题,改正错误的谈话函询,在六室已成为常态。去年以来,该室坚持问题导向,瞄准以往谈话函询工作聚焦政治标准不高、战斗性不强、实效性不足、规范性不够等问题,全面、深入、细致地探索改进,着力发挥谈话函询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最大功效,推动领导干部习惯在监督约束下工作生活。

  找准谈话函询切口 抓住“关键少数”,绷紧政治监督这根弦

  “没有报省委组织部批准,我违规破格提拔使用干部,这是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我先做个自我批评,等会儿请大家对我进行帮助……”

  这是在江西省直某单位党组班子民主生活会上,该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自我批评的一个场景。

  据六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他们收到反映该同志违规破格提拔使用干部、违规发放评审费等问题的信访件后,对其进行了函询。该同志在函询回复中承认存在违规发放评审费的问题并主动进行整改,但对违规破格提拔使用干部问题表示否认。

  经向省委组织部有关处室了解,该党组不仅没有书面向省委组织部报告,更未得到该部同意,属于违规破格提拔。随后,该党组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就此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六室及相关纪检组派员参加。事后,该同志向省纪委作出深刻书面检查。

  “一把手是一个单位政治生态的风向标,是‘森林’中最重要的那棵树。”六室主任陶亮说,一把手如何对待党内监督,如何看待谈话函询,既反映党委(党组)书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意识的状况,也折射出整个班子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牢牢抓住履行主体责任这个‘关键少数’,可以有效压实主体责任,传导管党治党压力。”

  据了解,2017年,六室以谈话函询方式处置问题线索107件,其中32件是针对省直单位一把手的;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处理的33人中,就有10人是省直单位主要负责人。

  “关键少数”要抓住更要抓实。在32次针对一把手的谈话函询中,六室将政治站位摆在首位,把每次谈话函询都当作加强党内监督的生动实践,优先处置反映违反政治纪律的问题线索,对其他问题线索,也立足从政治要求、政治影响来分析研判;在谈话函询中开门见山强调政治忠诚,开宗明义讲清楚“不如实向组织说明情况”就是政治不忠诚。

  把牢谈话函询关口

  凸显战斗性,谈话函询绝非“一函了之”

  去年上半年,六室收到关于反映省直某单位一把手存在工程项目建设、物品采购等问题的信访件,而此时恰逢其交流重用到新单位不久。

  “先向他求证一下。”经过集体讨论,大家认为,问题线索虽然笼统,但还是有必要向其进行函询。

  “信中反映的这些问题都不属实。”该同志对待函询态度生硬,回复简单。

  “难道真的像他回复的那样,没有一点问题?”执纪人员通过对部分问题线索进行侧面了解,发现信访件反映的问题并非空穴来风。

  “我们再次发出函询,要求其补充说明情况并提供证明材料,督促其提高函询回复的质量。”六室副主任钟建明介绍说,第二次函询回复具体多了,也有文件、会议记录等证明材料,然而对信访件反映问题的解释依然不甚清楚。

  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通过适当施加外围压力,六室再次要求其对问题进行补充说明。

  最终,经过两次函询及补充说明和适当的侧面了解,结合反映问题的认定情况,六室查清了其对单位物品采购违反相关规定和下属单位办公用房超标等问题负有领导责任,且对群众监督认识不到位,对组织函询存在抵触心理,因此对其提出了批评教育的处置意见。

  在组织较真的监督面前,该同志终于理解到函询是对他真正的关心和爱护,表示在新的工作岗位一定正确对待群众和组织监督,强化责任担当,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谈话函询不是一谈了之,一函即了,怎么说怎么了,一定要让党员干部感到函询是‘带牙的’,如果被函询的同志不当回事,未如实说明问题,对组织的关爱无动于衷,有意隐瞒,就是对党不忠诚,就是违反政治纪律。”江西省纪委常委饶利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凸显谈话函询的严肃性,针对多数领导干部对组织函询存在有意无意的回避心理,对敷衍了事、随意应付,避实就虚、顾左右而言他,承认问题但强调客观原因等情形,六室紧紧抓住不放,坚持做到“三个不轻易了结”,即问题不说清楚不轻易了结,思想认识偏差纠正不到位不轻易了结,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轻易了结。

  同时,为提升函询实效,六室还建立了“三步”工作法:第一步,请其做补充说明;第二步,请其增加提供有关辅助资料和证明材料;第三步,视情况转为初核,向被谈话函询人施加压力。

  2017年,六室共要求28名领导干部作出补充说明和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绝大多数同志在第二步讲清问题,并主动就前期存在的态度不端正、认识有偏差等问题作出深刻检讨。有3件问题线索经谈话函询转为初核后,发现存在问题并对当事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打通谈话函询出口

  追求实效性,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

  “谈话函询是第一种形态最基本、最有效的实现形式。”六室副主任张金林认为,只要把这种形态用好了、守住了,后面的形态自然就会越来越少,就能有效避免“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情况的发生。

  为此,六室严格按照党内监督条例开展谈话函询,主要精力不仅放在拔“烂树”上,对治“病树”和正“歪树”同样给予必要关注,注重把纪律挺在前面,多点“婆婆嘴”,落实严管厚爱,动辄则咎,当好政治生态的“护林员”。

  “经初核查明,该同志接受企业主宴请、收受企业主2万元购买车辆赔偿他人,由于其在函询回复中没有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建议该批次不予提拔使用。”

  “责令召开党组民主生活会,在会上作批评与自我批评。”

  ……

  一条条处理意见的背后,是六室分类处置、全面建档工作要求的体现。六室对经谈话函询后,以第一种形态处理的,做到“三个统筹”,即统筹考虑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谈话等不同处理方式的适用特点,统筹考虑被谈话函询人的一贯表现和脾气秉性,统筹考虑政治效果、纪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因人而异提出处理建议。

  “有的用一味药,有的合并使用,力争对症下药,药到病除。”陶亮坦言,“只要没有到不可挽救的地步,组织都会给予改正的机会,帮他把‘病’治好。”

  有病则治病,无病则强身。六室对经函询了结的问题线索,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反馈采信,鼓励其放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对欺瞒组织、对抗组织,一而再、再而三地错失组织给予机会的,严肃处理。去年,共对13名被谈话函询的同志提出在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见。

  此外,六室还为联系范围内的344名省管干部建立了廉政档案,谈话函询等监督执纪材料全部存档,定期更新动态信息,做好调度统计分析。“提高运用第一种形态执纪监督的政治效果,有效诊断‘病树’,扶正‘歪树’,养护‘森林’。”钟建明表示。

  开展谈话有章可循

  突出“规范性”,谈话方式因人因事而异

  为把思想观念从“执法”转向执纪,把工作力量从抓“大要案”转向日常监督执纪问责,把工作方法从以“法律”为标准转向用党章党规党纪去约束党员行为,六室基本上每周五都会开展集中学习,在集思广益中总结完善工作方法工作流程。

  如在区分谈话与函询的适用情形上,在省纪委专题会议统一研究问题线索处置以前,按照谈话适用情形严于函询的原则予以把握。其中,对反映笼统、捕风捉影、臆测成分明显的,或年代久远难以查证核实的,一般进行函询;对反映的问题简单明确且情节轻微的,以谈话为主;对反映问题具体且有违纪可能的,采取“函询+了解”,视情再转为初步核实。

  在把握处置谈话与处理谈话的关系上,针对“处置谈话旨在发现问题,处理谈话旨在教育警醒”的区别,形成了规范性操作:处置谈话一般由室主任谈,立足于把问题谈透彻讲明白。处理谈话则视对象情况,把握权威性和严肃性,对省直一把手、重要岗位省管干部,请分管副书记谈;对副厅级领导干部,请分管常委或室主任谈;对已退休的厅级干部、厅级非领导干部、二级单位省管干部,视情可由室主任谈,也可委托所在单位的党委(党组)书记和派驻纪检组长谈。

  而对于谈话函询通知书和回复材料的收发,一般请纪检组派员予以协助取件,尽量减少谈话函询对象往返省纪委机关的心理不适。谈话一般安排在办公室而非专门的谈话用房,以提供相对宽松的谈话环境。在工作接触中,不使用刺激性语言,用语规范真诚,做到既严肃又平和,尽最大可能体现严管和厚爱。

  “谈话函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常态,是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言要有物、言要及行,决不能走过场。”江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孙新阳说,作为执纪人员要切实增强运用“四种形态”开展监督执纪问责的本领,谈出效果、红脸出汗,使党员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本报记者 李伟 通讯员 熊飞云)

【编辑:左盛丹】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