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抢滩企业支付,科技赋能成关键

2018年06月28日 13:2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抢滩企业支付,科技赋能成关键

  近日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钱包跨境汇款服务在香港上线,其背后正是港版支付宝AlipayHK通过与菲律宾钱包Gcash合作、并由渣打银行负责资金清算以及外汇兑换而实现的。而这种创新性的To B(企业支付)支付的出现,让业界再次看到了To B支付成为新的行业风口的可能。

  有业内人士就认为,B端市场潜力无限,但它对支付提出的要求也远高于C端。支付机构能否以金融科技赋能,实现商户综合解决方案的定制化,将成为此轮支付竞逐B端的关键赛点。

  高增长背后的新格局

  央行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第一季度全国支付体系运行平稳,社会资金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支付业务量稳中有升。其中,非银支付第一季度交易笔数、金额再创新高,笔数突破1000亿笔,金额突破5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00%和93.15%。

  支付市场持续高速增长的背后,是行业格局正在重新改写:B端市场正在点燃整个支付行业的激情,越来越多的大鳄在蜂拥而入。蚂蚁金服、腾讯金融的金融业务都不约而同地确立了以To B服务为核心的科技公司的定位,旗下的支付宝和财付通也通过针对性营销方案等手段不断加大对线下服务商的扶持力度,以快速占领B端市场。还有京东金融、苏宁金融、58同城的金融业务等,也尝试把用户、数据、流量跟商户打通,推出To B行业金融解决方案。

  “To B支付并不是新生事物。”业内人士表示,十余年前,快钱、汇付天下等国内第三方支付公司就开始为解决企业间的支付痛点提供服务。但随着国内人口红利带来的消费升级,近年来,国内C端市场异军突起,赢得了外界更多的关注。眼下,C端流量红利依然诱人,但依靠简单的流量直接变现换高速增长的模式已近瓶颈。若要继续掘金流量红利,就需要借助科技驱动,不断提升B端商户服务C端用户的效能。

  另一方面,发展十余年来,来自To B自身的支付需求也越来越大。最近,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产融结合等步伐加快,B端市场对支付服务深入行业、助力效率提升的需求快速升温。可以看到,与十余年前相比,客户的支付需求早就从最初的单一支付及资金结算,扩容到如今要有兼具集合资金归集、数据交互、会员管理、营销助力等综合化支付解决方案。

  定制化成突围关键点

  市场蛋糕足够大,但要攻占B端市场,没有那么容易。“支付挺进B端的逻辑,与C端截然不同。”业内人士分析,To B支付的关键在于,在各行各业产业链条上,向技术求增长、提效率。不仅如此,B端商户业态众多,需求各异。即使在同一行业,不同企业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每家商户对支付的需求,也比C端用户来得更复杂、更多元。“也就是说,支付机构的产品要足够专业安全、解决方案要可定制化;最关键的是,支付机构可能要比客户更懂其所在的行业。”快钱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通过打造以支付为核心的开放式、综合化金融科技平台,才能赋能企业和用户,带来智能、高效、个性化的金融科技新体验。

  以支付为核心,实现商户综合解决方案的定制化,成为支付机构突围B端的关键点。据南方日报记者从快钱公司方面了解到,其服务的商业合作伙伴已达600万家、覆盖20余行业,持续为其业务发展扫除壁垒,提升效率。据悉,在快钱,一个行业有一套定制化的支付解决方案。如针对航空行业特性,快钱可向航空公司提供深度的金融科技能力输出服务;在保险行业,为解决保险公司的实际需求,在提供实名验证、电子发票等服务的基础上,还推出了更适配保险业态的解决方案。在酒店连锁、服装连锁、餐饮、医美、直销等行业,快钱也有完善的零售综合解决方案。“实体企业一方面需要自身不断加大技术投入,另一方面也需要科技公司提供企业服务助力。”在谈到支付行业通过个性化的服务与传统行业进行“融合”时,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就认为,基于信息化、SaaS化、移动化和AI化四化合一的数字化企业服务,在对企业经营面对的场景、用户,产品,运营和管理四个维度进行全面数字化时,其实就是一种B2B2C的模式。科技企业可以通过服务实体企业进而服务他们的客户,它既是效率优化工具,又是收入增长工具。

  业内人士认为,从近年来支付服务发展路径来看,每一次重要的技术创新都推动着支付产品的快速迭代升级。“随着大数据、AI、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日趋成熟、步入商用,相信它们将为To B支付的发展带来更大能级大爆发。”南方日报记者 叶丹

【编辑:于晓】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