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降国有景区门票,实质是“政府让利”

2018年07月30日 10:52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降国有景区门票,实质是“政府让利”

  北京论坛

  北京的国有景区数量较多,名气也较大,若能够率先推动降低偏高的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必定能够在全国发挥榜样作用。

  北京市发改委近日转发国家发改委文件,要求各区发改委降低偏高的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纠正违规不合理收支行为,并于9月15日前将降价情况书面报送市发改委。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释放了信号。上月底,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的文件,随后多地进行了跟进,北京这次的要求也是对文件的执行。

  景区门票价格偏高的问题,可谓由来已久。从上级部门到地方政府,这些年也出台了不少限价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媒体此前调查显示,当前国内5A景区门票均价已迈入百元时代,发改委规定的三年调价周期,也普遍成了“逢三必涨”。

  相较而言,这次发改委的文件规定,展现出了一定的突破性和规制力。如完善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的第一个原则,便是要坚持公益导向,“充分体现公共资源建设的国有景区公益属性”。众所周知,国有景区本就应坚守好公益性。但在市场化经营惯性下,却出现了“市场有余,而公益不足”的普遍现象。

  另一关键,是触及了景区门票价格构成背后的大头因素。文件提出要合理界定景区的成本构成,重点清理规范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或其授权管理单位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以外,以各种形式、名义参与景区门票收入或经营利润分成,将景区门票收入用于景区以外设施建设运行维护,或将景区门票收入用于补充地方财政收入等。换言之,过去景区门票成地方政府“提款机”的现象,将要被终结。

  不难想象,当景区门票收入要被用于充实地方的财政口袋,各地对降门票自然迈不开步伐。以峨眉山为例,据媒体报道,该景区游山门票收入在扣除相关税费等成本后的50%需支付给峨眉山管委会,仅2015年上半年,峨眉山旅游公司的1.8亿多元游山门票中,要支付给管委会的分成款就超过7000万元,此外还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和风景区专项资金两项供给超过900万元。

  很大程度上讲,合理确定景区的门票价格形成机制,就是要让景区构建新的开源节流模式。开源,当然是说景区要通过市场化经营,提升服务品质,壮大下游产业链,来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让游客愿意消费;而节流,则是要严格限制各方对景区门票的不当依赖,为门票支出“减负”。在现实语境下,主要就是政府要让利,别再打门票的主意。

  北京在这方面其实早有探索。如,京津冀旅游一卡通已融入三地景区、旅游企业近千家,涵盖了免票景区、优惠景区、旅游线路,优惠幅度打6-8折;另外,2017年11月起北京及周边130多家景区门票实行打折或免费。这些也都是响应门票降价的社会呼声。

  北京的国有景区数量较多,名气也较大,若能够率先推动降低偏高的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必定能够在全国发挥榜样作用。目前距离“十一”降价时限,仅剩两个月,各地也都应该增加执行紧迫性,别再让高价门票,束缚国民迈向“诗与远方”的步伐。

  □任然(媒体人)

【编辑:曹梦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