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年近半百的“绿皮车”和年过半百的守护者

2018年08月09日 15:12 来源:宁夏日报 参与互动 

  年近半百的“绿皮车”和年过半百的守护者

  墨绿色的车身和座椅,白色标牌,车厢顶部挂着一排电扇,列车“况且况且”地缓慢爬行在小站之间……

  这样的情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消失不见,然而在银川开往汝箕沟这一单程仅有143公里,海拔却相差1000多米的区段,7524次“绿皮车”是开进贺兰山的唯一大众交通工具。

这列仅有6节硬座车厢的“小慢车”,已经在平汝线上行走了45年。

  在这趟跑了将近半个世纪的绿皮车上,班组列车员平均年龄已过半百。

  8月1日清晨,49岁的列车长闫敏一边巡视着车厢,一边再三叮嘱乘务员们:“一定要做好通告,避免旅客下错车、坐过站;行李架要随时调整……”

  事实上,她的“兵”都比她年长。

  56岁的任金田和59岁的桂永华成为相邻车厢乘务员只有一年零四个月。

虽然没多少行李,但是任金田依然会将行李架整理整齐。

  柳斌为燃煤茶炉加煤。烧锅炉是高温天气中比较难熬的事。 (银川客运段供图)

  “2009年我转岗来客运段,干客运工作不到10年,可任金田干了28年的列车员,是我的师傅。”再过7个月就退休的桂永华说。和现在常见的旅客列车不同,绿皮车出现的问题多,乘务员更需要经验和“手艺”。比如,冬天注水口堵了怎么处理、夏天怎样烧好全列车仅有的茶炉等。

  粗略记录一下任金田的半小时:一共开了3次车门,擦了3次地,收了1次垃圾,帮助旅客接开水、搬行李17人次。

  “过了大武口,车厢里基本就剩通勤职工,可以歇歇。”任金田说。话虽如此,任金田并没闲着,趁旅客少的时候,他把列车厕所从里到外仔细清理了一遍。

  穿过车厢连接处,58岁的王孟军正忙着整理行李架。整理好行李架,王孟军又做了旅客去向登记,不知不觉间,汗水就湿透了衣背。虽然车厢里每个窗户已经开到最大,车顶上的老旧电扇在不停转动,但终究抵不住闷热。温度计显示,车厢内已接近42℃,比车外高出将近10℃。

  高温蒸烤的绿皮车上,最难熬的莫过于给供应开水的茶炉加煤,这对于刚调整到这个班组的柳斌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快50岁的柳斌把茶炉炉膛内的煤火用炉钩拉散,他的衣服湿着贴在后背上,脸上、胳膊上全是汗水,还有一道道黑色的汗迹。“这已经很好了,大太阳晒着的时候车厢内温度能达到50℃以上,变成了大蒸笼,我们每天都在免费蒸桑拿。”

  返程再次路过大武口时,闫敏与车站交接了从山里带回来的信件。

  “刚开通的时候,这趟车特别受欢迎,每天人满为患。”64岁的胡东升感慨地说。

  1973年,19岁的胡东升是7524次列车驶进汝箕沟时的第一批司机。

  如今,做为乘客再次踏上这趟列车,胡东升说:“这条线路这趟车,我难以忘怀。”

  本报记者 李 徽 实习生 刘亚萍

【编辑:姜雨薇】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