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直接影响中国登月计划?张小平跳槽影响有多大

2018年09月28日 01:4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张小平跳槽影响到底有多大?

  西安航天机构一研究员跳槽民企 网传影响登月计划 原单位承认措辞失当夸大张小平作用

  张小平离职后加入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图为该公司北京研发中心摄影/本报记者 孔令晗

  网传影响登月计划 原单位承认措辞失当夸大张小平作用

  9月27日,微信公号中一篇《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的文章引发网友关注。文章中称,西安一家航天科研机构的研究员张小平被一家民营企业挖走,而该名科研人员离职前任副主任设计师职务,在我国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处于“最关键的技术岗位”。该公号文章称,“据爆料,张小平的待遇是12万一年,跳槽后加入了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年薪直接达到百万”。27日下午,张小平原单位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张小平个人的离职不存在影响研发任务的问题,但是研究机构也会反思如何留下更多的人才。27日夜,当事研究所发布情况说明,承认在劳动仲裁材料中措辞失当,夸大了张小平在所参与研制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爆料

  网传“科研人才跳槽影响登月”

  北青报记者看到,在这篇微信公号文章中,有一份名为“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的文字材料,材料的开头和结尾处,盖有西安某航天动力研究单位的公章。

  该文字材料中写道,该研究机构的前员工张小平参与了多型号国家重大型号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及预先研究工作,离职前为副主任设计师职务,处于“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最关键的技术岗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的职位和薪资

  材料中指出,“培养一名专家级液体火箭发动机总体技术人员,需要研制单位付出多年的时间以及无数次发动机研制实践锻炼,而作为这四型发动机总体室系统及专家,张小平个人的离职对这四型发动机的方案论证及研制工作均造成了极大影响”,“甚至从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载人登月重大战略计划的论证和策划工作”。

  张小平原工作单位官网介绍,该企业“承担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轨姿控发动机、新一代运载大推力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以及吸气式动力系统等液体航天动力的研究、设计任务。”

  回应

  研究所:张小平未经脱密自行离所

  27日下午,北青报记者联系到了张小平原来所在单位的上级单位。该单位负责人表示,公众号里发布的这份“网传盖有单位公章的文件属实,系单位提交地方政府劳动仲裁庭机构的文件之一。单位向仲裁庭提交了仲裁请求,同时提交了前述文件。9月19日仲裁庭开庭,并向张小平出示了此文件,张小平遂在朋友圈大量转发。”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该文件为一个下级研究所拟定,“行文表述的确不妥,以后在处理类似文件时需要反思的事情比较多。”

  该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相比过去,研究院这两年被民营火箭公司挖走的人多一些,但是张小平的离职不存在影响任务的问题。不过研究院也会进行反思,用更多的方式留住人才。

  27日夜,当事研究所通过其官方网站,就张小平离职事件发布情况说明。情况说明中说,张小平1994年入职该研究所,2011年8月取得研究员资格,2015年3月起担任低温推进剂发动机型号副主任设计师,从事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和液氧甲烷发动机系统设计,参与了多项低温发动机项目论证。

  2018年3月,张小平提出辞职申请。出于爱惜人才考虑,研究所与张小平进行了多次沟通和挽留,但其离职意向坚决,并在单位未批准的情况下自行离所。

  由于张小平为国家重要涉密人员,根据保密法和单位相关规定,离职前必须在所内非密岗位进行脱密,脱密期为2年。为此,2018年4月,该研究所与张小平进行谈话,向其解读离职流程及脱密期管理规定,告知其须遵守国家保密规定,回单位履行脱密义务。但张小平仍然自行离所,对保守国家秘密和单位技术秘密带来了较大隐患。

  研究所向西安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张小平继续履行聘用合同,按脱密期管理规定回所脱密。

  说法

  研究所提交劳动仲裁材料措辞失当

  该研究所声明中称,9月17日,根据律师意见,该研究所承办人向仲裁庭提交了《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材料。承办人因急于达到让其回所脱密的目的,在材料中措辞失当,夸大了张小平在所参与研制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该材料经张小平个人朋友圈发布后,扩散到网络上,引起了较高的关注度和一些误解、误读,产生了不良影响。今后,他们将加强内部管理,在工作中更加严格、严谨,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在微信公号上发布的其生产的一款火箭发动机测试照片

  调查

  航天科研单位年薪各不相同

  对于张小平跳槽风波,一些网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有网友认为,科研单位流失了这么重要的人才实在很可惜,而相关研究单位也应该采取适度提高工作人员待遇等措施,这样才能够留住人才,避免人才流失。

  微信公号文章称“张小平的待遇是12万元一年,跳槽后加入了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年薪直接达到百万。”

  一位同在西安航天系统工作的工作人员表示,“张小平年薪12万元”应该不准确,“这类科研单位的员工薪资一般和职称挂钩比较紧密,每个人的职称都是几年一升级,如果真的像那份材料里所说的副主任设计师的职务,那(张小平)年薪应该在20万元左右比较正常,而且完成重大项目时一般还会有奖金。”

  另有业内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相关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到民营企业工作,第一年收入就能达到35万元,“大概是在研究所工资的2.5倍。”该业内人士表示,“工资太低,自我提升不大”是越来越多研究所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

  北青报记者随后找到了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今年9月发布的招聘信息,其中可靠性高级工程师、火箭发动机总装设计工程师等职位的年薪报价在30万至42万元,这两个职位的学历要求为硕士,工作年限分别为5年和3年。“这样的要求对航天系统内的人来说,简直是‘一抓一大把’。”

  微信公号文章中还写道,在张小平的原单位,“70%的人都是副主任设计师”。对此,同在航天系统工作的王先生表示“太夸张了”,即使是研究人员较为集中的科研单位,也不会达到这么高的比例。

  此前,曾有航天企业负责人向北青报记者表示,近些年,科研机构跳槽的人员确实有所增加,该负责人称,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各行各业都能搞创新,航天也逐渐在转向商业化,不仅是传统国企,包括一些商业公司、大学都在搞航天研究,所以相互之间争夺人才资源的竞争加剧了。

  延展

  张小平跳槽企业系火箭研制民营企业

  9月27日下午,北京青年报赶到张小平目前任职的蓝箭空间北京研发中心,但始终没有等到工作人员出面回应此事。此后,记者又辗转与张小平取得联系,张小平表示自己并不在北京,而是在西安,目前不太方便回应此事,“压力太大,不发声了,公司高管最近两天都在湖州一个大型试验的现场,也不太方便抽身。”

  公司安保人员告诉记者,这两天来公司打听张小平的人很多,“我都没听说过这个人。”蓝箭空间官方网站显示,该公司系一家从事火箭研制和运营的民营企业。“公司聚焦中小型商业航天应用市场,致力于研制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及商业运载火箭,凭借一流的技术研发团队,以高度集成的设计能力和单机创新能力,完成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和交付全流程任务,为全球市场提供标准化发射服务解决方案。”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蓝箭空间办公楼内安保十分严格。工作人员表示,外部人员要进入公司必须由内部员工来门口领人,且公司大堂及内部均不允许拍照,并介绍这是公司办公楼所属物业公司的要求。北青报记者随后就此咨询了该物业公司,物业公司客服人员答复称,该园区大部分办公楼均不允许拍照,“尤其是这家公司。”

  据蓝箭空间官网介绍,北京研发中心系公司总部,研发侧重运载火箭和动力方向,是运载火箭研发、动力研发、市场运营等团队的主办公地。西安研发中心则侧重动力和电气产品方向。包括系统、总装、推力室、涡轮泵、自动器、密封等专业,具备大型液体火箭主发动机、姿轨控动力系统研发的全部能力。承担液体火箭发动机等相关核心产品的研制职能。除此之外,公司在湖州还设有一处智能制造基地,作为液体发动机及运载火箭的制造和总装工厂。

  其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显示,9月21日,蓝箭航天召开了该公司生产的一款三级固体运载火箭的出厂质量评审会,经多家相关单位和业内专业机构评议,符合产品出厂放行准则,可以出厂。“已经‘盖上’了‘合格’证,紧锣密鼓地准备奔赴发射场了。”此后,公众号接连几天发布倒计时海报,并于9月27日发布发动机试车照片。本组文/本报记者 付垚 孔令晗

【编辑:罗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