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美学者发现控制入睡苏醒的神经机制

2018年10月25日 19:1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中美学者发现控制入睡苏醒的神经机制

  新华社杭州10月25日电(记者 朱涵)昼夜节律和睡眠稳态是共同进化而来的生物现象,前者控制何时入睡,后者控制入睡时长,这两种行为共同作用于动物的周期性睡眠。浙江大学医学院郭方研究员以果蝇为模式生物,鉴定出昼夜节律神经元控制睡眠稳态中心的神经回路,并揭示了该神经回路控制入睡和苏醒的神经机制。

  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知名期刊《神经元》上,郭方是这项科研工作的第一作者,他和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生物钟机制的发现者,美国布兰迪斯大学迈克尔·罗斯巴殊教授为本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实验中,郭方及其同事们发现果蝇大脑背侧的昼夜节律神经元“APDN1”有两簇投射神经元,一簇投向果蝇大脑前侧,一簇投向果蝇大脑后侧。前期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向后投射的一簇神经元会抑制果蝇活动,从中发现节律神经元控制睡眠的奥秘。

  郭方利用神经回路技术-跨突触显示技术,进一步追踪向前侧投射的神经元走向。课题组通过膨胀显微镜放大并透明化果蝇的大脑,在形态学上鉴定出节律神经元“控制”睡眠稳态中心的神经回路。

  “进一步实验证实,神经元‘APDN1’就像是一个开关,激活这个神经元会诱导出类似人类睡眠时的特定振荡模式。”郭方介绍,果蝇产生的特定振荡模式就像一道“防火墙”,能够让果蝇“屏蔽”外界信息,进入深度睡眠,当人为打破这道“防火墙”,果蝇就对外界刺激变得敏感,无法进入深睡状态。

  这道睡眠“防火墙”的研究还是一项起点性的工作,具体内部机制有待进一步解答。科研人员猜想,未来也许可以通过药物作用于这道“防火墙”来治疗失眠,让轻度睡眠患者拥有更好的睡眠质量,又或许可以通过调控深度睡眠,在更快时间内补充精力,比如睡眠2小时也可以精神一整天。

  《神经元》匿名评审专家们说,这一研究结果提供了目前果蝇生物钟和睡眠调节之间最全面的联系,并为理解高度保守的睡眠和昼夜节律整合的神经机制提供了平台。

【编辑:郭泽华】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