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湖州妙山:守住青山 成为“妙山”

2018年12月27日 20: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湖州妙山:守住青山成为“妙山”
    妙山现状 张斌 摄

  (改革开放四十年·调研行)湖州妙山:守住青山 成为“妙山”

  中新网湖州12月27日电 (胡丰盛 张斌 李孟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千年来,世外桃源般的浙江湖州西塞山因此诗句闻名于世。改革开放以来,出于对经济发展的渴望,当地人开始发展采石业“靠山吃山”。

  诗句中的美景,差点儿不复存在

  改革开放后,由于包括上海在内的华东地区建设开发需求巨大,湖州采石业逐渐兴盛,58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度分布了大大小小的数十个石矿点,鼎盛时期年石材开采量达1.64亿吨。?西塞山脚下的吴兴区妙西镇,也曾是这些石矿点的聚集地之一。中共妙西镇党委委员张寅介绍,到2005年,全镇矿山企业数量达22家,年产量1800万吨,石矿利税占到该镇财政收入的90%,村民收入的30%也依赖开矿。

  “开矿的时候像打仗一样。当时开矿都靠炸药爆破。每天中午和下午,隔壁村会准时‘开炮’。”在妙西镇妙山村担任了20多年村干部胡定忠告诉记者,“耳听炮、泥沙路、妙西道”,这句当时的顺口溜还原了采石业带来的影响。

  曾做过矿工的妙山村村民黄建国回忆,采石业的兴盛影响了当地的整体环境,村里空气中弥漫着灰土,室外没法晾衣服,家家户户的玻璃常被“开炮”的声音震碎,牲畜养殖也受影响。“因为灰土积累,我们种植生产的茶叶泡出的茶很浑浊,卖不出好价钱;果树也蒙上一层灰,食品不是‘绿色食品’,是‘白色食品’。”

  在一片“开矿致富”的声浪中,妙山村民切身体会到了开矿给村子带来巨大的环境伤害。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是否真的有借鉴的价值?我们是走一味索取资源的发展模式还是另谋出路?胡定忠说,对于曾经的这条致富路,妙山人开始犹豫、观望。

  然而彼时,村民都还下不了决心,只能任其发展。

  真正让村民踏上绿色发展新路径的的,主要还是之后陆续发生的两件事情:1998年,当地一家矿泉水公司将妙山村霞幕山设为水源地,妙山村尝到了绿色资源带来的“第一口水”,开始制定村规民约:全村范围内封山育林,严禁开矿;2003年7月,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开始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一条正式提出。这坚定了村民寻找新出路的决心。

  十多年后,妙山村依然山形完好,潭水清澈,竹影婆娑。围绕村庄的山水美景,村民们开始有意识地出去招商引资,寻找“卖风景”的好途径。

  2013年,来自上海的一个民宿团队在湖州广泛考察后,最终决定将一个价值5亿元(人民币,下同)的民宿项目落地妙山,妙山人迈出了大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一步。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顾问、同济大学教授李京生亲眼这些绿色发展项目在妙山的落地生根。他说“这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强,从上海驱车过来不到3个小时,交通便利,是发展高端民宿的洼地。”

  截至目前,妙山村已经吸引高端民宿慧心谷、国际帐篷露营地等6个旅游项目选择在此落地,总投资额约50亿元。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观光客,络绎不绝。?“我们村的村民现在坐在家里就能享受到分红,旅游项目的入驻还创造了不少的就业。原来在矿山工作的村民,很多旅游项目上班,每个月收入四、五千元。”胡定忠说。

妙山现状 张斌 摄
妙山现状 张斌 摄

  妙山,开始真正成为了“妙山”

  人们在妙山看见的,实际上是四十年来,湖州发展生态观的一面镜子,照出了坚守生态环境的意义所在。特别是自2003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此诞生后,湖州人开始重新审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守住绿水青山,就是守住发展的“后劲”。发展模式的转变,在如今的湖州举不胜举:投资3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全面关停太湖沿岸工业涉污企业;吴兴开始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光电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游侠汽车、惠普、施耐德等一批知名企业纷至沓来;长兴则加快向新能源电池升级步伐,打造“中国动力电池集聚地”;德清利用地理信息小镇的优势,举办了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

  靠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如今的湖州意境慢慢转入绿色发展的快车道。过去5年,湖州的GDP年均增长8.6%,今年上半年,更是以8.5%的增幅位列浙江省第一。正如湖州市委书记马晓晖所说,今后不管怎么发展,生态环境都已成为湖州必须坚守的底线。

  现在,黄建国的身份也在转变:源于爱好,他成为一个农民画家,把自己的微信昵称取为“追梦人”,“以前我们在矿场看不到大自然中的鸟,现在矿场陆续关闭,空气、环境相对以前好了很多。我爱好画画,希望通过这些画,把我们本地的风景传向全中国、全世界。”(完)

【编辑:张燕玲】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