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腾笼换“医” 换来了什么

2019年01月04日 11:08 来源:浙江在线 参与互动 

  医保蛋糕怎么切,才能让各方共赢?压力之下,瑞安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腾笼换“医”,换来了什么

  浙江在线1月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宁 王艳琼 市委报道组 姜路遥)医改,一道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它难在哪?

  有人这样比喻,医保是一块“公家的蛋糕”,能够享用这块蛋糕的是医院,但是,医药厂商、医疗项目总是希望从中分食一块。久而久之,“蛋糕”余量不足,而医院的患者却有增无减……医院、医药、医保三者最终绕成了“死结”,“药价高”“看病贵”等难题随之涌现。

  2017年,浙江启动县域医共体改革试点,进一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浙南小城瑞安位列其一。一年时间内,瑞安在医保基金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腾笼换“医”,试图实现“为更健康而增加收入”的目的。

  一年前的这场改革因何而起?处于医疗服务体系两端的医生、患者有无获益?近日,记者来到瑞安市,对当地主管部门、多家医院进行采访。

  医保蛋糕怎么切,才能让各方共赢?压力之下,瑞安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多余的“水分”怎么挤?

  老龄化比例越来越高,瑞安医保基金压力随之增大

  瑞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动力源于压力,郑丽清是这种压力的最大感受者之一。目前担任瑞安市人力社保局医保科副科长的她,有着十多年的医保工作经验。

  县级市瑞安共有150万常住人口,老龄化人口比例近18%。在医保部门每年一本的账目上,瑞安的医保暂时还能“兜得住底”。但是,一个现实情况令医保部门不得不未雨绸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批温州人跟随着时代发展的浪潮,外出经商。近几年,一些上了年纪的温商正陆续回到故乡,瑞安医保基金压力随之增大。

  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医保结算按项目付费,不管医生开多少单子,医保悉数“买单”,上不封顶。也就是说,医生的挂号检查费普遍较低,只要他们开出的单子越多,个人所获得的收入也就越高。

  “一位得了咳嗽的患者,很有可能要做上六七种检查,小到抽血化验,大到拍胸片、查衣原体。”瑞安市人社局医保科科长徐定横回忆道。

  越来越大的压力,让医保部门感觉到,在基金总额有限的情况下,医保这块“蛋糕”不应该无限度地切分。可是,一旦“蛋糕”分得少了,提供医疗服务的医院又将丧失积极性。

  控制总量之后,医院和医保的立场如何达成一致?

  瑞安率先做了尝试——2017年,瑞安市被列入浙江省11个医共体改革试点之一。就是在这一年,瑞安市将原本由两位副市长各管一摊的医疗、医保工作,统一由一位副市长分管。

  在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为原则的医共体改革框架下,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找到了方向:“至少,医保基金不能用在过度医疗和不必要的药品、检查上。”瑞安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腾笼换“医”换什么?

  控制医保支出,首先要砍的是过量用药和过度检查

  医保基金应该用在哪里?

  一年半前,瑞安市发改局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走访瑞安市内的8家县级公立医院,对医疗服务价格重新进行评估、调整。身为瑞安市发展改革局价格收费科科长的张小春,对各类市场项目收费熟稔于心,但对于此前尚未深入了解的医疗服务行业,他觉得“心里没底”。

  医疗服务价格,指的是医疗环节中,真正能够体现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2018年3月1日起,原省物价局将医疗服务价格的定价权限下放至11个地市,瑞安市发改局负责初拟该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并上报至温州市审定。

  经过近一个月的调研后,医院的医保费用支出结构不容乐观:2017年,浙江省对公立医院规定的药品收入占全部医疗费用的比例(药占比)为30%,但8家医院(三乙和二甲)的平均药占比仍达38.67%,最高的一家为51.49%。

  “折算下来,全年瑞安患者到当地公立医院看病,单药品支出就超过10亿元。”压力之下,张小春牵头开始了新一轮“控总量,向药品耗材使用环节要空间”的调整方案。他和同事们虽然不参与医保基金的发放与使用,但深谙市场规律的他们,有如医保基金合理使用的“规划师”,他们手上的这张施工图,将关系到医疗机构的平稳运行。

  控制医保支出,医疗环节里大有“文章”可做。张小春首先要“砍”的,是过量用药和过度检查。经过预算,瑞安市通过药品二次议价,医院将以更低的价格拿到药品,第一步为医保基金节省1027万元;第二步,他们将15个大型设备检查项目的价格下调10%,预计为医保基金节省900多万元;第三步,他们又将97个检验项目的价格下调10%,节省895万元。

  问题又随之而来:“砍”掉3000万元,意味着医院减少了医疗收入。这个杠杆要怎么平衡?

  发改局又开始对6000多项医疗服务进行成本测算,把一部分节省下来的医保基金用于提高医生的门诊、护理等费用。

  2018年9月底,瑞安市公布新一轮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方案实施首轮,就为瑞安医保基金节约了7789万元;随即,医保部门上调了6197万元医疗服务费用给医院,补偿率达79.6%。

  “这就相当于一笔基金,左口袋出,右口袋进,两口袋的钱最终相差不大,但是一进一出的过程,就管住了钱。”瑞安市发改局一位调研组成员告诉记者,钱不仅被管住了,还能实现三方共赢。

  就这样,一个如同银行的“平衡资金池”建立了起来。医保基金进入“控总量”的阶段。“总的来说,就是要把医保基金花在诊疗环节上,从而反映疾病诊断的劳动价值。”

  对医院来说,新政策下的考核机制也正在重新建立:需要完成药占比减少的目标,让患者花最少的费用,获得满意的医疗服务。

  浮动的天平怎么摆?

  医保兜底,这些钱应该花在更好的诊疗服务上

  公立医院是实施新方案的“前线”,情况如何?

  陈民担任瑞安市人民医院的总会计师,在20多年的观察中,他和不少同行业的人士有相同感受:国内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被低估了。

  “一个护士完成了一次肌肉注射,目前医院的项目定价是1.5元,我们折算过,加上前后期的药物配置、材料消耗、院感控制、注射后观察等,项目成本大约在8.55元。”陈民说,医保基金有限的前提下,过去医院采取的是压缩医务人员劳动所得,从而为患者换取更多的医疗项目和用药。

  但是长期以来,医务服务成本的一再“退让”,却导致了过度用药和过度检查现象的产生。“如果同样是医保兜底,这些钱应该花在更好的诊疗服务上,这将给医患双方都带来利益。”陈民说。

  于是,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成为医院改革近期的主要任务。大型设备检查项目、检验项目的价格进行“一刀切”,最难控制的还是用药。

  今年起,瑞安市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黄鹏就多了一项工作:负责协助主管副院长管理由16个人组成的“双监控一点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每月动态监测、评估医院的药品用量。“我们会重点关注前10位的药品,分析这些药该不该用,用得合不合理。”黄鹏说,比如,一些重点监控药品如果进入前10位,就有可能存在“过量”嫌疑,就会对药品的使用进行处方点评,对于不合理的现象,领导小组将约谈科室负责人、医生。

  除此之外,医院还在每位医生的电脑工作站上,安装了指标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门诊均次费用、药占比。如果医生对用药、检验检查把握不准,终端上还有可以参照的临床指标,每个病种的诊疗建议一目了然,临床指标还将根据疾病大数据不断调整。

  医院铺好了腾笼换“医”的路线后,给患者带来什么改变?

  高血压患者老李每月都要到医院门诊配药,在药品用量没有进行管控前,他使用进口的络活喜,根据用量,每个月花费238.88元;现在他使用药效等同的国产氨氯地平片,每月花费仅158.48元。

  一味地挤压药品和服务项目的水分,也有可能产生新的问题:该做的治疗没有做、该用的药没有用。医院内这架浮动的天平,要怎么摆?

  “这也是医院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陈民告诉记者,目前为了防止治疗不到位的问题,医院除了严格遵循国家临床路径目录之外,还设置了出院病人治愈好转率、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等多项指标,对各科室进行每月一次的考核。

  医生呢?记者看到,在瑞安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的诊疗费分别原来的14元、16元,提升至17元和22元。这些提升的诊疗费,是为了让医师的劳动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

  更高的诊疗费用,是否意味着看病负担变相增加了?“医务人员的服务性、技术性项目价格上升,虚高的药品和材料费用下降,但是医保总费用不会上升。”陈民说。

  良性循环有多远?

  这就倒逼着医生尽可能提高水平,提供患者满意的医疗服务

  要实现医保、医药、医院三者的良性循环,实际比理论更为复杂。

  “这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瑞安市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葛体池感触颇深。2018年11月,他下派至医院医共体单位——塘下人民医院担任院长。根据医共体试点规划,瑞安市人民医院“打包”管理了20家乡镇卫生院。

  虽是一家地处乡镇的医院,这里担负着该片区30多万人口的医疗卫生工作。葛体池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谋划着提升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发展学科建设、设置专科,把更多常见病、多发病及二类手术留在基层,同时增加专家医生到基层的门诊时间,尽量提高基层就诊率。“以前上大医院找专家看病要跑不少路,如今在家门口就看名医,省时更省心。”这天是瑞安市人民医院专家前来坐诊的工作日,门诊室外前来复诊的王老伯这样告诉记者。

  改革之后,患者的获得感还体现在更低的花费上。年近七旬的患者张大妈已经住院一个多月,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城里住院费159元,这里每天只要35元。“能拥有上级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当然是家门口住得安心咯。”数据显示,新方案试运行近3个月,塘下人民医院住院率已经有所提升,2018年12月住院病人达400人,相比11月增长16%。

  但是,挑战也随之而来。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相对较弱,改革后,医院的收入受到束缚,医生给患者看病开药也不再“随意”。“接下来,医院的管理怎么管?医疗成本怎么控?临床路径怎么更规范?”葛体池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这就倒逼着医生尽可能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提供患者满意的医疗服务。”葛体池透露,医保支付改革也带来诸多挑战,比如现在医院常见的疑难疾病、高端手术,势必需要高昂医疗支出,若超出医保规定范围,医院“亏本”,但不执行则达不到治愈患者的目的。此外,一些患者对于医疗有着高需求,倾向于选择高价药、多种检验项目。

  面对挑战,瑞安市相关负责人依然很有信心。“随着改革的深化,吃药、就医这些关键小事也将发生化学变化,人们的理念也将真正转变为以’健康管理’为中心。”

  正如国外一本医保文献上的记录——当医保报销比例只有30%时,大部分的人选择不看病;当医保报销比例上升至50%时,他们可能选择性地上医院;而当这一比例上升至60%,人们将会为了自身健康而上医院。

  专家观点:重构医共体的 激励机制

  顾昕

  县域医共体建设从试点到推广,是浙江省在基层医疗卫生公共治理创新上的创举。形成利益共同体,是医共体建设的核心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是抓手,是杠杆,是突破口。

  随着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医保支付必将成为医共体的主要收入来源。如果医保支付方式依然以按“项目结算+付费”为主,利益共同体的建设将劳而无功。

  医保支付改革的原则是以打包付费取代按项目付费。打包付费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在门诊统筹尚未纳入全民医保之时,建立一个良好的医保支付系统,具有紧迫性。该系统需要保持公开透明,地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必须全面参与,方能实现本地化。唯有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改革,医共体才会有压缩非人力成本的激励,医共体才能从单纯的医疗机构向健康服务机构转型。

  (作者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邢天然】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