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小远落,你在哪里?

2019年03月27日 16:43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 

  小远落,你在哪里

图为90岁的胶东育儿所保育员王占梅。图由乳山市委宣传部提供

  图为92岁乳娘王葵敏在翻看胶东育儿所老照片。图由乳山市委宣传部提供

  山东省乳山市因母爱文化而为人所知,除了这里有一座象征母亲形象的大乳山之外,还因为这里有一段乳娘拼死保护革命后代的英雄事迹。胶东育儿所在10年间先后养育了1200多名革命后代。在侵华日军残酷扫荡的颠沛流离中,乳娘们宁可舍弃自己的孩子,也要确保托养的孩子毫发无损,用伟大的母爱书写了一段人间奇迹。近年来,陆续有全国各地的乳儿回乳山寻访乳娘,乳娘们也挂念着自己的乳儿。日前,乳山市面向全国,寻找当年乳娘拼死保护、养育的乳儿—— 

  “远落”是胶东育儿所1200多名乳儿中一个孩子的名字,如今已经成为所有乳儿的共同名字,他们是抗战期间乳娘用乳汁、用生命抚养的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

  炮火中的革命摇篮

  1937年10月,日本侵略军进犯山东,不久便占领山东全境,胶东地区的八路军主力和党政军机关在突破日寇层层封锁时被迫频繁转移。时刻准备行军打仗,孩子无法带在身边,他们有的只能含泪将孩子送给老乡,有的忍痛直接把孩子放在路边,祈求能被好心人收养……

  为保全革命后代,解除后顾之忧,中共胶东区委指示胶东区妇女抗日救国会筹办一处战时育儿所。

  1941年11月,胶东区妇救会秘书苏政受组织指派,到荣成县岳家村依托胶东医院筹备成立一个育儿所,专门收养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育儿所成立之初,收养的幼儿只有两名。后迁至沟曹家村,时称胶东医院育儿所。

  进入1942年,因形势逐渐恶化,育儿所必须找一个安静可靠稳定的地方。

  牟海县(今乳山市)成了育儿所转移的首选安全之地。因为这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海,地理位置偏僻,当地百姓拥护共产党,党员活动非常活跃,共产党的红色政权比较强大,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根据地。我党的党政军机关、八路军兵工厂、胶东公学、敌后医院和制药厂常驻扎地在此。

  1942年4月,育儿所辗转到了环境隐蔽、群众基础好的牟海县东凤凰崖村。同年7月,随着孩子的逐渐增多,中共胶东区委决定在胶东医院育儿所的基础上成立一个独立的胶东育儿所。9月,牟海县全境解放,局势好转,胶东育儿所转移至交通相对便利的田家村。

  得知胶东育儿所要迁来,田家村的村民们立刻忙活起来。村民兵自卫队指导员沙书尊,把给兄弟刚刚盖好的两栋新房让出来给育儿所的孩子们住;村民主动把有火炕的北屋让给孩子们住,每天为他们烧火取暖,自己则搬到没有火炕的南屋;田家村自卫队每天安排民兵轮流在村头和路口放哨,防止可疑人员进入村庄。在村民的保护下,育儿所没有出过任何问题。

  胶东育儿所迁到田家村后,工作逐渐走向正规、组织机构更加成熟。到1945年8月,幼儿已从2人增加到了168人,工作过的乳娘和保育员有100多名。此时,没断奶的孩子被托付给可靠的乳娘,随乳娘分散在各村居住;断了奶的孩子由育儿所保育员统一照料;年龄稍大的儿童则被安置到驻村小学学习,一切供应由育儿所负责。

  一声乳娘,一世不忘

  胶东育儿所在10年间先后养育了1200多名革命后代。在侵华日军残酷扫荡的颠沛流离中,乳娘们宁可舍弃自己的孩子,也要确保托养的“乳儿”毫发无损。她们有的忍痛舍弃亲子保乳儿,有的深山雪夜以体温暖乳儿,有的严冬破冰寻鱼哺乳儿,有的舍命献血救乳儿……她们用伟大的母爱书写了一段人间奇迹。

  1942年11月,日寇对马石山一带实行了惨绝人寰的“拉网大扫荡”,并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造成胶东军民重大伤亡。但在“拉网”内,育儿所分散于各个村庄的二三十个孩子,在育儿所工作人员、乳娘和当地群众的严密保护下,无一伤亡。

  乳娘姜明真与婆婆抱着乳儿福星和自己的孩子藏在山洞里,可两个孩子在一起,只要喂一个,另一个就哭闹。为避免暴露,姜明真狠心将自己十个月大的儿子送到另一个无人的山洞。日寇走后,她扒开洞口,发现自己孩子的手脚磨得鲜血淋漓,小肚子哭得胀鼓鼓的,回家没几天就夭折了。姜明真先后收养过4个八路军子女,而她自己6个亲生骨肉因为战乱、饥荒和疏于照顾先后夭折了4个。

  东凤凰崖村肖国英,23岁成为乳娘。1942年11月,日寇“扫荡”马石山,她一手抱着两岁大的远落,一手拽着5岁的女儿,拼命地朝丈夫事先挖好的山洞跑去。眼看着日寇越来越近,而半路上女儿累得跑不动了,还一个劲儿地哭。情急之下,肖国英一狠心把女儿撂在了柴火堆里,嘱咐她老实待着,然后用草掩上,自己则抱着小远落跑上山。晚上听到日寇搜山的动静,肖国英紧紧搂着孩子,心急如焚,在山洞里一夜没合眼。第二天等日寇走了,肖国英急忙找到藏女儿的地方,扒开杂草,看到瑟瑟发抖的女儿,嘴里还嚼着野菜。女儿长大后说:“如果把八路军的孩子扔下,她良心上过不去。”

  敌人的经济封锁,给育儿所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是育儿所的工作人员和乳娘们为了养育好孩子,总是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很多乳娘抱着孩子推磨压碾,烧火做饭,有的婆婆主动承担家务,让儿媳专门带孩子;有的用芋头喂自己吃奶的孩子,留下奶水喂育儿所的孩子;还有的孩子被接走后,乳娘想得厉害,就把自己孩子的名字改成托养孩子的名字。孩子们都习惯了跟乳娘生活,认为乳娘就是他们的亲妈妈,他们的父母来接时,孩子都不愿走。

  在青岛工作的宋玉芳,是在1944年出生3个月后被送到育儿所的,直到1953年父母才来接她和妹妹。“当时妹妹抱着阿姨的腿,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死也不上车。”往事虽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宋玉芳还记得离开育儿所时,阿姨穿着深色粗布老棉袄,站在风里一直抹眼泪。宋玉芳曾问母亲:“当时您怎么舍得把我和妹妹送给别人抚养?”母亲王敏回答说:“有国才有家,当时舍得也舍得,不舍得也得舍,都不去战场都得当亡国奴。”母亲的一席话,让她理解了父辈们的艰难抉择和乳娘们超乎常理的爱。

  情深似海 寻找一直都在

  今年正月里,原胶东育儿所保育员、90岁高龄的王占梅老人,捧着一本乳山市档案局和党史办联合编著的《胶东育儿所》一书,指着上面一张张人物照片如数家珍,她带过的许多孩子的名字、性格也一一道来。

  72年过去了,在育儿所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那9年时光,却仍然镌刻在她脑海中,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1947年,18岁的王占梅经同村女伴介绍,来到了胶东育儿所成为一名保育员,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一群五六岁孩子的饮食起居和教育游乐。她记得,小朋友吃饭睡觉都唱儿歌:“进饭堂,快坐下,静悄悄,不讲话……”她记得,小朋友们表演节目,李丽慧当小兔子、田军伟当大山羊……

  问她怎么记得这么清楚?她说:“黑白地想,怎么会忘?”

  娘想孩子,孩子也想娘。近年来,陆续有全国各地的乳儿,回到乳山寻访乳娘。

  2015年中秋节来临之际,宋玉芳和北京的徐永斌、聊城的司晓星、南京的梁恒力、青岛的宋玉芳、蚌埠的段桂芳、烟台的李丽惠等6位当年育儿所的孩子,相约回到魂牵梦萦的乳山,并看望了王占梅。

  6位已是花甲之年的老人,一见到王占梅,齐刷刷地喊了一声“娘啊”,大家瞬间泪如雨下,相拥而泣。养育之恩,思念之情,如开闸的洪水倾泻而下。

  宴席上,大家一首又一首唱着当时的儿歌。李丽惠感慨万分地说:“我们出生在硝烟弥漫的战场,都是革命的苗子,胶东部队是我们共同的父母,胶东老区人民是我们共同的乳娘,胶东育儿所是我们共同的家。”

  第二天,6位老人来到大乳山脚下,手持铁锨亲自刨坑,正苗、培土、浇水,栽下一棵棵柏树,留下“母爱长青、母恩长存”的祈愿。

  传承红色基因 再现伟大母爱

  “苦菜花开了,远落没有回来;苦菜花枯了,远落还没有回来,我多想再见见他啊!”乳娘肖国英晚年病逝前一直挂念着自己的乳儿小远落。如今,“小远落”已经成为胶东育儿所1200多名乳儿共同的名字符号。

  “过去由于战乱和保密需要,乳娘一直淹没乡间。当我们了解到这段苦难中创造的奇迹时,很多乳娘早已年高离世,育儿所旧址失修破败。抢救性保护时不我待!”乳山市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徐华伟说。

  2016年5月,乳山市在原胶东育儿所旧址、胶东行政主任公署旧址上建成胶东育儿所纪念基地,用多种方式讲述这段历史,让群众、党员干部重新了解乳娘感人事迹、感受乳娘精神。

  近日,乳山市启动“小远落——你在哪里?”寻访乳儿活动,对外发布首批查访的42条乳娘和胶东育儿所乳儿寻访线索和线索收集平台,在全国寻找当年胶东育儿所“乳儿”。截至目前,已找到线索160余条。

  乳山是革命老区,是党政军机关及其机构驻扎活动的可靠后方,也是支援全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要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丰富厚重。红色基因要传承,寻访乳儿活动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又一次生动实践。正如乳山市委书记周兵所说:“乳娘的事迹,集中体现了‘忠心向党大爱无疆’的崇高品质。我们举办乳儿寻访等系列活动,就是要更好传承红色基因,更好挖掘、弘扬红色文化,让乳娘精神成为新时代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

    (本报记者 李韵)

【编辑:谷梦溪】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