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小区没有分类垃圾桶 近七成受访者自认“垃圾分类”做得较差

2019年05月31日 16: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小区没有分类垃圾桶近七成受访者自认“垃圾分类”做得较差
    31日,《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19年)》在北京发布,本次调查是第一次面向全国公民生态环境行为开展的客观量化摸底。 阮煜琳 摄

  中新网北京5月31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31日在北京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19年)》显示,受访者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最为认可,但实际行动与认知程度差异最大。近七成(69.9%)受访者认为自己“垃圾分类”做得较差。

  调查显示,超九成(92.2%)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对于保护中国生态环境是重要的,但仅三成受访者认为自身在“垃圾分类”方面做得“非常好”或“比较好”。

  受访者认为影响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是“小区没有分类垃圾桶”和“垃圾集中转运时不分类,所以没有必要分类投放”,其次是“不知怎么分类”和“不了解分类后垃圾的处理进度和结果,没有成就感”。此外,也存在“身边很少有人分类”和“太麻烦了,没有精力”两种个人主观因素。

  据介绍,公众普遍认可个人行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在关注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选择低碳出行、减少污染产生、呵护自然生态等多数生态环境行为领域践行度较高,能够“知行合一”,但在践行绿色消费、分类投放垃圾、参加环保实践和参与监督举报等领域还存在“高认知度、低践行度”现象。

  调查发现,近九成受访者不购买使用食用珍稀野生动植物或其他制品,超七成受访者对自身“外出就餐时适度点餐或餐后打包”行为的评价较高,超六成受访者经常以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为主。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表示,本次调查是第一次面向全国公民生态环境行为开展的客观量化摸底,有利于公众积极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推动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报告称,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门户网站开展网络问卷调查。调查周期为2019年4月10日至4月30日,调查范围覆盖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区、市),回收有效问卷13086份。其中,城镇样本占比为84.8%;男性样本占比为64.7%;26-59岁年龄段人群占比为83.1%。(完)

【编辑:姜贞宇】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