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疆兵团退休老军垦受聘攥写团场史志 记录时代变迁

2019年06月21日 15: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乌鲁木齐6月21日电(刘春燕 张文成 郑瑶) 见到吴劲松时,他正专注地盯着电脑一字一句地校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四团史志。

  “1959年4月17日,兵团第十师三十五团(现一八四团)在和什托洛盖的一个山坳里正式宣布成立,从此,十师在北屯南部垦区有了唯一一个跨地区边境农牧团场。”对于团场的成长发展,吴劲松悉数在心,“2007年退休后,我先后受到学校和团里的返聘。如果身体情况允许的话,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为团场的事业发挥余热。”

  吴劲松今年72岁,是一八四团退休干部,上世纪五十年代跟随父母来到十师,从1981年起就在一八四团中学工作。自2014年受聘该团史志办撰写团史志。多年来,吴劲松一个人搜集、采访、整理、修改、校对、送审。“它反映了几十年艰苦创业的历史,让一代代军垦人了解团场发展的道路,了解很多团场艰苦创业中的英雄人物事迹。”

  吴劲松说:“当年在戈壁荒原上白手起家,老军垦发扬了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将戈壁荒滩改变成一片片绿洲,过去没有道路,住房都是‘地窝子’或者土坯房,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团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翻开一八四团史志,一段文字跃入眼前:建团初期,由于受水源的制约,土地耕种面积从三万多亩减少到一万三千多亩,团场发展很缓慢,是十师最偏远、最贫困、规模最小的团场。

  据介绍,建团初期,一八四团条件十分艰苦,住“地窝子”和帐篷,粮食不够吃,就吃玉米糊糊、挖野菜充饥,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的体力活。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八四团人采取人拉肩扛的办法,先后建了水库两座,开荒1445公顷,种出了庄稼,发展了畜牧业,实现了粮油自给自足。

  1995年至2015年,是一八四团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团场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在1995年,一八四团商店只有六七家,现在各种商店、旅店、超市已达到三百多家。当初的车队仅有22台车,现在大小车辆达2800多辆。2009年至2015年,该团投入资金3.22亿元,用于2554套保障性住房和中心连队建设;投资9000万元新建城镇基础设施并实施绿化、亮化、净化工程。2018年,一八四团实现生产总值10.21亿元,职均收入达10万元。

  过去、现在,衣食住行,医疗卫生教育,农业工业服务业,从弱到强,从贫穷到富裕,从落后到现代,吴劲松将其一一记录在册。

  “居民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百分之九十的民众住进了楼房,百分之八十的民众都有了私家车,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提高。”吴劲松表示:“这与老一辈的军垦人艰苦创业给我们创造的基础是分不开的。”(完)

【编辑:李玉素】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