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弃儿”跨越两省千里寻亲 50年后泪拥家人

2019年06月24日 21: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弃儿”跨越两省千里寻亲50年后泪拥家人
    见面现场。志愿者供图

  中新网嘉兴6月24日电(胡丰盛 李典)“妈!我回来了!”6月,浙江海宁的一个坟头,50岁的刘拥军跪在坟前,“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虽然寻亲成功,但从千里开外奔赴而来的他,已无法再见自己的亲生母亲一面。

  第一次见到母亲时,刘拥军才刚出生。由于家里条件差,他被匆匆送了出去。

  刘拥军形容自己,从那以后,便像是无根的浮萍。为了这个“根”,他寻寻觅觅,走过全国大大小小许多城市。

  6月1日这天,刘拥军来到了浙江省杭州市的武林广场。他没想到的是,他参加的由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六一防拐暨公益寻亲活动”(以下简称“六一寻亲活动”)将成为他与亲人团聚的契机。

  这些年,他参加了几十场寻亲活动均无果。彼时的刘拥军有些按例行事的意味,向工作人员说明情况、抽血备份、填写信息、等待结果……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正是由于这场活动,一份写满惊喜的身世“礼包”正在缓缓向他靠近。

  22天之后,“礼包”降临。在硖许公路的一个路口,刘拥军手捧鲜花,缓缓下车,和女儿女婿外孙女一起,沿着一条小路走了200米。然后,他抬起头,终于看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家。

  家门口站着一位耄耋老人。老人今年78岁,背弯得厉害。一见到刘拥军,老人的肩膀微微颤抖起来,嘴巴想说些什么,却始终没有张开口。他叫高阿松,是刘拥军的亲生父亲。

  刘拥军快步上前,一把抱住高阿松。“爸!”父子俩紧紧相拥在一起,这一刻,数十年寻亲路上的一切似乎都变得值得,刘拥军激动地大哭起来:“我终于找到家了!”

  高阿松的家里很少有如此热闹的时刻。厨房里,厨师在热火朝天地为这顿迟到了50年的团圆饭准备着。院子里站满了热心的乡亲,看着父子两人相拥的感人一幕,有的抹起了眼泪,有的拼命鼓掌,无一不为这般场景所感动。门口处,嘉兴“大爱公益”服务站的志愿者们拉起了“欢迎宝贝回家”的横幅。“无论孩子多大,在父母心中都是宝贝。”志愿者王利芬笑着说。

  刘拥军能够寻亲成功,功不可没的一个人,便是王利芬。在刘拥军参加完“六一寻亲活动”的第二天,王利芬注意到了刘拥军。那是一张合影。“六一寻亲活动”结束后,寻亲组织志愿者和从外省赶来的寻亲者一起拍了张合影,照片被转发到了嘉兴“大爱公益”的寻亲群里。

  “怎么会这么像?”看着照片里的刘拥军,王利芬越来越觉得眼熟。紧接着,她把照片发给了郭店村的一个姐妹,这个姐妹的丈夫姓高,是高阿松的大儿子,并且高家以前曾送掉过一个儿子。

  据高阿松回忆,那是1969年的秋天,当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他最小的儿子一出生,就面临着被送走的命运。“我们实在是养不活。”高阿松把孩子放在竹篮里,跟四弟一起走了半个多小时的泥路,到了斜桥镇上,把孩子放在了西环桥边。高阿松和四弟躲在边上,直到几个小时后,看到有人把孩子抱上了船才离去……

  5年前,1969年出生的刘拥军从姑姑那里得知了自己是海宁人。当初,拥有一女的养母由于车祸,失去了生育能力,因此从海宁福利院把刘拥军抱回了家。

  寻亲双方情况高度符合!当天傍晚,王利芬赶到高阿松家。征得同意后,她拿了把钳子,从高阿松短短的头发上取下了几根带毛囊的头发。

  接着,王利芬把高阿松的头发样本寄到了DNA鉴定机构,然后让刘拥军也把自己的检测样本寄了过去。一周后,王利芬为刘拥军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鉴定报告上面写着,依据DNA分析结果,刘拥军和高阿松之间的亲子关系概率值为99.9999%。

  50年后,刘拥军终于找到了家人。而当这对父子再次重逢,年轻的父亲已经变成了垂垂老矣的老翁,襁褓中的婴儿也成为了儿孙绕膝的中年人。不过,让人倍感欣慰的是,分离多年后,如今,他们终于能够再次拥抱彼此。(完)

【编辑:刘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