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梅州实施“美丽梅州·美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

2019年07月10日 16:03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以“美丽指数”全面提升“幸福指数”
  梅州实施“美丽梅州·美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48项工程力促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美丽绽放

  梅州将打造“美丽梅州·美好家园”,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美丽绽放和人居生活品质的提升。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梅州蓝,双彩虹,美哭了!”7月的梅州,随手一拍就是大片,在微信朋友圈频频刷屏。

  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是美好生活的基础,更是人民群众的期盼。日前,梅州印发了《梅州市开展“美丽梅州·美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着力于美丽城区、美丽镇区、美丽乡村的建设,开展美丽生态提升、美丽花园城市建设、美丽细胞提质、美丽经济培育和推动全民“两美”共建八大行动,共48项工程,全面开展城乡环境提质行动,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美丽绽放和人居生活品质提升。

  从城乡环境整治到“美丽梅州·美好家园”建设,这是梅州上下守护绿水青山,让梅州水更绿、山更青、天更蓝、地更净、生活更舒适的美丽历程。相信随着行动的深入推进,一幅“天蓝水绿新生态、经济环保两相宜”的“两美”梅州新蓝图将会实现。

  ●南方日报记者 汪思婷 通讯员 陈庆辉

  生态为基

  城乡环境“面子”“里子”双提升

  清晨时分,登上阴那山山顶,山中草木丰茂,林间松柏苍翠,眼里满是心旷神怡的绿。下山路途,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四通八达,清澈见底的小溪穿村而过,别具古韵的客家民居让人应接不暇……漫步在乡间小道,秀美的梅州乡村风景犹如一幅田园山水画,引人入胜。

  优良的生态环境一直是梅州的亮丽名片。立足构建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建设生态功能区先行地,当好绿色发展引领者,梅州不断厚植绿色优势,夯实绿色发展基础,将绿色发展进行到底。

  空气更好了。数据显示,2017年和2018年,梅州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位居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梅州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4%。

  水更清了。近年来,梅州先后出台《梅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一河一策”实施方案》《梅州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开展城区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攻坚专项行动。

  山更绿了。目前,梅州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森林覆盖率达75.06%,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51个,森林公园170多个,绿色发展指数名列全省前列。

  生态优势就是发展优势。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行动计划》里提出,坚持生态为基,打造美丽山水、美丽城乡、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田园。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事实上,梅州“两美”建设从2018年开始就埋下了“种子”。

  去年12月份,梅州以奋战60天,用“绣花”功夫、工匠精神将梅州打造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整整齐齐、漂漂亮亮”为目标,开展了“两美”行动。全市不同群体纷纷参与其中,通过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使城乡环境面貌实现了大提升。

  “路干净了,市场也规范了很多。以前经过都是紧皱眉头、加快脚步。住了20来年,市场里外头一次这么整洁有序。”梅城华建市场附近的居民陈姝丽对市场环境的改变赞誉有加。

  “‘两美’行动收效明显,受到各界好评。这是建设‘三宜’城市的具体行动,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有力措施,一定要成为制度化的招牌动作。”梅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爱军在审示“两美”行动检查评估工作报告后作此批示。

  整治工作是阶段性的,只有转化为长效管理机制,才能让城乡环境有“面子”更有“里子”。此次印发的《行动计划》,将开启梅州持续三年的“变美”计划。

  “《行动计划》在生态方面提出了美丽生态景观廊道建设、‘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等七大举措,针对城区、镇区和乡村不同区域有了明确深入的整改目标,覆盖面广、涉及部门多,充分发挥了梅州生态优势。”梅州市住建局局长薛兴冰说,相比过去梅州各职能部门制定的规划,《行动计划》系统性强、落地性强、重点更突出。

  文化为魂

  守好乡愁古韵让美丽细胞提质

  栽好环境梧桐树的同时,文化底蕴也是“美丽梅州·美好家园”的灵魂所在。

  《行动方案》在实现目标中指出,“坚持文化为魂,守好乡愁古韵、树好文明新风。”通过开展美丽细胞提质行动,打好“文化牌”,把文明乡风“种”进群众心田,潜移默化提升百姓的精气神。

  乡愁是什么?对72岁的“老梅城”曾伯来说,乡愁就是家门口的青山绿水。“小时候就在家门口坐着,望着对面的山水等父母回来,后来变成了废弃采石场,一刮风,尘土好几里外都看得到。”曾伯口中的采石场,正是现在的客天下景区。

  十几年前,这里由于长期开采,山体植被遭严重破坏,地表裸露在外,一些养猪场、红砖厂也散布在周边,污染十分严重。

  后来,为重构这里的自然生态系统,梅州采取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模式,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对废弃矿山进行开发式治理利用,最终换来了如今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噢嘿!客家妹子人人夸……”婉转悠扬的山歌在客天下峡谷中回荡。在这里,古民居依山而建,处处散发着浓郁的客家文化气息,让人忍不住想多了解世界客都的文化故事。

  “来!大家在这个‘ 亻厓 ’字前合个影。”在中国客家博物馆主馆,一个巨大的“ 亻厓 ”雕刻在馆中央的石壁上,这是文字“我”用客家话的表述,这一场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在此拍照。

  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最便捷的窗口便是参观博物馆。中国客家博物馆负责人说:“博物馆将发挥好窗口作用,让群众都可以知晓梅州的传统文化,从而用文化的正能量凝魂聚气,助推梅州‘两美’建设。”

  文明乡风劲起,美丽乡村入画。

  在梅州乡村,村民业余时间在干啥?要是以前,常见的是打麻将、打牌。如今,夜幕降临,三三两两,结伴而来,聚集在村里的广场。六点半,广场舞的音乐准时响起。梅江区西阳镇的村民罗大妈是广场舞高手,之前的她却是麻将桌上深藏不露的好手。“跳舞好,身体好,心情也好。”罗大妈说。

  乡风文明了,群众素质提高了。在绿水青山的滋养下,各种“最美”现象蔚然成风。

  梅州的大街小巷,道路干净整洁,村里村外见不到废纸屑、烟头。生态红利进一步催生了生态自觉,城市居民和农村脏乱差的生活陋习渐渐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行动方案》提出了“城市CI推广”,这是美丽细胞提质行动中的一个工程。据介绍,城市CI设计通俗讲是城市整体形象设计,突出梅州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提高“世界客都·长寿梅州”的知名度,为经济和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据了解,去年底,梅州已开展了城市CI设计,下一步将运用到城市的方方面面,如城市家具、标识标牌、交通导示系统、公共空间等重要展示窗口,达到良好的展示形象,宣传文化的作用。

  产业为先

  实现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的跃升

  相关数据显示,梅州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8.2亿元跃升至2018年的1110.21亿元。与此同时,梅州市的森林覆盖率从1985年的36.1%增长到2018年的75.06%,增长率超过100%。

  数据的背后,是梅州注重“产值”与“颜值”兼修,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齐飞。

  如今走进梅州,令人欣喜的改变处处可见:招商变成了“选商”,投资项目一定要环保达标;砍树排污变成了养山护水;旅游开发不再求大求全,乡愁记忆、客家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新招牌……

  要发展,还是要环境?曾是一道“二选一”的难题。“此次《行动计划》把两者合二为一,围绕‘两美’目标,梅州将把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美丽绽放和人居生活品质提升。”薛兴冰说。

  好环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已被梅州人民实实在在感知。

  走进梅县区松口镇大黄村的金柚产业园,偌大的仓库里是堆积如山的柚子,优质的生态环境滋养了绿色产品,如今的每个柚子都会进行的包装、贴牌、装箱,最后通过传送带运上货车,运往全国各地。炎炎夏日,仓库里的工人早已忙得一头是汗,满脸通红。这个金柚产业园已成为梅州重要的柚果“吞吐港”之一。

  “我家就在邻村,平时来产业园里打打工,一个月能拿到2000多元。”正在包装柚子的村民钟阿姨说,产业园建成后,村民自家的柚子可以直接卖给产业园,农闲的时候也能在产业园里打工挣钱。

  目前,梅州市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共有12个,率先实现省级产业园全市全覆盖,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数量位居全省第一,累计获得省级补助资金6亿元。梅州涉农经营主体超6000家,农业产业占比近20%,农业经济增速多年在全省领先。

  除了进一步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程,《行动计划》提出的美丽经济培育行动中,结合梅州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农业基础扎实,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选取了农业、林业、文旅产业、花卉产业等产业作为发展重点。

  “美丽经济是指有利于提升梅州生态环境、景观、文化形象等产业,是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美丽经济化的具体体现。”梅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发展美丽经济,在城市形象方面,使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乡村田园更加美丽,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更好地保护利用;在经济发展方面,生态型的产业也将给梅州带来更强有力的增长点。

  “花卉产业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园林建设对花卉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花卉需求日趋多样化,为花卉消费带来巨大的增长空间。”梅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相关负责人说,花卉产业在梅州正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通过发展花卉专业镇、花卉产业风情小镇等,既能推动梅州建设花园城市,又能拉动经济增长。

  ■对话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

  展优势抓机遇力促梅州美丽经济

  去年梅州制定了《“美丽梅州·美好家园”城乡环境大提升行动方案》,取得初步成效。为夯实行动成果,持续发力整治提升,今年印发了《梅州市开展“美丽梅州·美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梅州应如何坚持标本兼治、常态长效,做到环境整治与美丽提升并重,城区治理与乡镇攻坚并重,如何加快成为城乡一体全域花园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最美后花园?南方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

  南方日报:您如何评价《梅州市开展“美丽梅州·美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

  胡刚:日前省里印发了《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里面提到要强化大湾区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这是对梅州的利好。而梅州根据自身的生态功能区定位,印发了这份符合梅州发展《行动计划》,建设“两美”梅州,积极融入到大湾区建设,遥相呼应。

  《行动计划》是梅州未来三年在城市建设领域的行动纲领,内容涉及到城市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等方方面面,相信在《行动计划》的指引下,将为梅州打造“三宜城市”范例,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奠定坚实的基础。

  南方日报:《行动计划》中提到,“两美”建设要实现生态为基、文化为魂、产业为先三大目标,如何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胡刚:梅州提出生态为基这一目标,表明对生态发展区这个定位有深刻的认识。梅州作为山区城市,具有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已经有了建设“两美”梅州的基础,比如森林覆盖率、空气环境质量长期排在全省前列,可以说,绿色是梅州的主色调,生态优势是梅州发展的有利条件。

  梅州是“世界客都”“文化之乡”,其历史底蕴很深厚,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突出,特别是生态文化是梅州的核心优势,通过传承弘扬优秀文化,来凝聚全球的客家人,为梅州发展作贡献,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生态还是文化,最后一定要落实到发展经济,人民的生活才有保障,因此发展产业非常重要。梅州可以发挥生态优势、文化优势,打好生态牌和文化牌,发展美丽经济,培育引进生态龙头企业,建设生态产业项目,逐步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南方日报:梅州要打造成为城乡一体全域花园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最美后花园,还需做出哪些努力?

  胡刚:“两美”即是美丽梅州、美好家园,梅州的环境已经不错,非常宜居,那要怎么让当地人留下,让人才进来,就是要发展产业,带动就业,形成宜业。我认为主要是产业方面,目前梅州现代农业产业比较突出,但除了现有的传统产业,还应该考虑信息产业、科技创新产业。

  梅州已有了生态环境好的基础,今年也将步入高铁时代,届时交通便利,拉近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距离。这时候梅州就不能局限于现有的资源,一定要看长远,看到大湾区这个市场、人才、产业优势,抓住机遇积极做好对接,我认为这是梅州可以规划的发展战略。

  产业如何加快发展,目前梅州所面临的问题,一是完善交通,二是如何聚拢这些产业。我的建议是梅州在高铁站周边规划一个发展区域,将产业聚集于此,一下高铁几分钟内到达公司,接着可以将居住地址选择在附近,居住人口聚拢之后,商业配套也会跟上,这是相辅相成的。

  城市的发展,交通因素是最关键的,梅州的高铁正在迅速发展,未来高铁必将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梅州的城市形态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编辑:姜贞宇】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