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海经》描绘的神怪世界 90后摄影师将它变成“现实”

2019年07月16日 16:22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 

  廆山有鸟,如山鸡,长尾赤如丹火,青喙,名曰鴒,其鸣自呼,服之不眯……”

  “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一个光怪陆离的异兽世界,如果通过艺术化的手法、光影的手段来想象还原,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一部在中国流淌了数千年的志怪古籍,如何在当代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这,也许要去90后独立摄影师焕焕的《山海经》系列作品中找寻答案。

《山海经》之乘黄。
《山海经》之乘黄。

  人面鱼身的鲛人、温柔洁净的神兽夫诸、“鸟首而鱼翼鱼尾”的怪鱼……这些看似荒诞怪异的描述,常人连想象都难以拼凑出的形象,却存在于古籍《山海经》之中。而将这些见所未见的神兽用现代的审美方式呈现给观众,就是焕焕正在做的事情,“我做这个作品的唯一目的,就是想要展示给人们一个独属于中国的神兽世界,更希望其能走出国门,被更多的人看到。”

  将神兽拟人化

  摄影师亲手设计服装道具

  不久前,一则“华为注册整本《山海经》”的新闻在网络上不胫而走,华为把古籍中的神兽和先进的科技结合,让不少网友感叹这是“中国式的浪漫”。虽然之后有人指出,华为注册的商标名字不光来源于《山海经》,但是大众对于此事的态度,足见这本古籍在国人心中的影响力。

  《山海经》作为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作者不详,全篇记载荒诞离奇,却包含了一个独属于中国的神话世界。古往今来,无数的名家名人曾走进这个世界探寻,譬如国人熟知的鲁迅,幼年就对这本书心心念念。而对于摄影师焕焕而言,她不仅走进了这个世界,还用摄影的方式二次创作了这个世界。

摄影师焕焕正在专注拍摄。
摄影师焕焕正在专注拍摄。

  在焕焕的《山海经》摄影作品中,人们能够看到极强的视觉冲击以及造型独特的模特:有的额头生出四只鹿角;有的背上长着棱角;有的头上插满红色的羽毛。“我希望我的作品既基于古籍记载,又有现代美感,所以我选择了将神兽拟人化的方式,来呈现对于《山海经》的遐想。”

  既要还原书中记载神兽的外貌特征,又要展现其生活的环境,还要做出艺术美感,不管从哪个角度去考量,都不是一件易事。而且在焕焕之前,似乎没有人成体系地做过此事。在做这件事前,不管是服装、道具、造型方面,都需要焕焕“一条龙”服务。“该系列的所有服装,都是我亲手设计制作的,因为根本就没法购买。”

  在还原《山海经》中关于青丘九尾狐的记载时,焕焕订做了9条尾巴,每条长度为1米2;在拍摄上古神兽“夫诸”时,她用3D打印出四只雪白的鹿角;还有浑身长满火红羽毛的神鸟鴒,制作服装时她将上万根羽毛一根一根的缝制。“我是一个不容易满足的人,每个作品都希望能够做到最好。”

《山海经》-东山经之鮯鮯之鱼。
《山海经》-东山经之鮯鮯之鱼。

  拒绝商业拍摄

  自己挣钱来支持艺术创作

  可以说,《山海经》系列带给了焕焕不小的名气。在去年到现在,她的微博粉丝涨了十多万,接受了《中国日报》海外版、央视、江苏卫视等媒体的采访和邀约。但大多数的时间,焕焕选择了躲在作品的背后,“我只是希望更多人知道《山海经》这个作品,而我更偏于做一个幕后的工作者。”

  还有一点是,焕焕始终将商业与自己的创作分开。有不少网友被她的作品吸引,纷纷私信她能不能进行商业拍摄,结果都被她一一拒绝。《山海经》这一艺术创作是焕焕拍摄世界的净土,她不希望因为金钱丧失创作的欲望。于是,在别的姑娘都在挣钱买包买漂亮衣服的时候,焕焕却在挣钱来支持自己的创作。“基本上拍摄一组《山海经》的作品,光服装道具就要花费上万元。”

  虽说《山海经》的创作是一件耗钱耗力的事情,但其也为焕焕带来了无数的机会。在《山海经》拍摄影响渐大的同时,很多影视剧组找上了焕焕担任服装造型设计,甚至有圈内人希望能与她一起创作出以《山海经》为题材的影视剧。就在不久前,舞剧《鴒》在成都开演,这个作品取材于《山海经》,其舞美设计和服装造型就是由焕焕担任。

  到2019年7月,正好是焕焕《山海经》作品开拍两周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之前拍过的神兽“乘黄”,还可以趁有时间再拍一遍。“当时条件有限,觉得那个作品还差了点意思,所以打算近期重新制作拍摄。”除此之外,焕焕的另一作品“二十四节气”系列也在创作之中。“‘二十四节气’也是我们中国农耕文化所留下精华,但是对于现在城市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并不知道这个时节有着怎样的特点。所以我依旧用拟人化的手法来进行创作,希望能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用更现代的方式展现出来。”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编辑:郭泽华】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