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再走长征路贵州采访手记:在感动中追寻初心

2019年07月18日 14:32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 

  【记者再走长征路】贵州采访手记:在感动中追寻初心

  央广网北京7月18日消息(记者熊逸)“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日前结束了贵州省的采访。贵州承载着长征史诗的伟大转折,红军在贵州省的活动时间长、区域范围广、发生的重大事件多。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苟坝会议等重要会议,强渡乌江、娄山关大捷、鲁班场战斗、青杠坡战斗、四渡赤水等重要战役,都发生在贵州。在贵州省采访的一个星期,我跟随主题采访团,寻访革命遗址,对话红军后代,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一次次感动中追寻初心。

贵州省黎平县黎平会议纪念馆内陈列的鼎罐(央广记者熊逸摄)

  采访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位于黎平县翘街的黎平会议纪念馆。馆长张中俞给记者们讲述了展品鼎罐背后的故事。1934年9月20日,红六军团来到黎平高屯中黄小里,村民杨昌华听说红军进寨了,受到欺骗宣传的他认为“红军是土匪”,来不及吃煮好的一锅稀饭就跑了。天黑回家后,他揭开锅盖发现稀饭没有了,但锅底有20个铜元和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你们不在家,锅里稀饭我吃啦!开你铜钱二百文,放在铁锅内,到屋请收下。”张中俞说:“这么严明的军纪,9月份老百姓口口相传,一传十十传百,等到同年12月中央红军再来黎平,肯定有人不相信‘红军是匪’,而是人民的军队,正义之师。为什么奠定基础,这是靠一个个鲜活、真实的事例来支撑和奠基的。”

  贵州省遵义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墙上展示的买猪条故事(央广记者熊逸摄)

  鲜活的事例还有太多。在遵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墙上展示了一则关于买猪条的故事。红军某连经过遵义凉水井时,在农民赵金和家看到一头肥猪,因为家里没有人,又找不到主人,红军只好先把猪杀了改善战士们的生活。为了不让主人家受到损失,红军连长给赵家留下了15元苏维埃币,并写下一张买猪说明条,让主人在红军回来的时候用。赵金和回家后看到买猪条和15元苏维埃币,就珍藏了起来。1949年11月遵义解放,后来赵金和按照买猪条的说明,到人民银行,将15年前红军买猪留下的苏维埃币兑换成了人民币。在习水县土城镇四渡赤水纪念馆,一个碎陶罐引起了我的注意。1935年2月19日,红军二渡赤水后,进占二郎滩,红军住在老乡赵奇志家中。红军战士帮赵奇志挑水时,不慎将坛子打破,战士当即拿出身上仅有的二枚铜板赔给老乡。

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四渡赤水纪念馆内展示的碎陶罐(央广记者熊逸摄)

  红军纪律严明,切实保障群众利益,让人感动。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谊深。1934年12月,长征路上的中央红军从黎平少寨经过,八舟河上原有的桥已被冲毁。少寨村民为了帮助红军过河,拆了自家门板,冒着严寒与红军战士合力架起木桥,红军队伍得以踏着木桥继续前进。后人把这座见证军民鱼水深情的桥称作“红军桥”。85年来,当地群众每年都要自发对这座桥进行维护整修。上少寨村民吴锡焰说:“军民携手架这座桥以后,在原来架的基础上我们年年修,修了85年,一直到现在。洪水来了以后我们就鸣锣,男劳动力全部集中到桥的两头,洪水将近到桥面的时候,马上把桥面的桥板往两头高处存放、拆除,水一小的时候我们马上就架,三四天就架好了,马上就可以通行,我们逐年都这样。”

  主题采访团记者行走在位于贵州省黎平县高屯街道上少寨的红军桥(央广记者熊逸摄)

  青杠坡战斗中,几名红军战士负伤后,躲进了当地村民赵庆安家中的柴房里,赵庆安的儿子赵文斌发现后,与父亲一起为红军战士换洗血迹斑斑的衣服,每天送药送饭,直到伤病痊愈。后来这几名红军战士追赶上了大部队。解放后,赵文斌一家与这些红军老战士仍有书信往来,传为佳话。土城居民张先安曾救助了在青杠坡一战中身负重伤的红军黄万先,后来两家人同样保持书信往来,张先安的后人至今保存着这些书信,泛黄的书信见证着深厚的军民鱼水情。青杠坡战斗拉开了红军四渡赤水的序幕。习水县土城镇码头工人周俊成参与了搭浮桥,他的女儿周盛英说:“我父亲跟我们讲的,他亲自参与搭浮桥,青杠坡战斗以后我们不知道是几渡,就知道红军纪律非常好,那个时候不说‘廉明’他们不知道,就说‘很好’,对老百姓也相当关心。基本上穷苦老百姓都捐献出来(门板),而且都是自愿,不是强迫,老人、小孩、妇女都参与进来。”

  让我感动的除了浓浓的军民鱼水情,还有红军将士不畏牺牲、不怕困难、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红军谢斌参与了强渡乌江战役,他的女儿、今年70岁的谢兴荣说:“(父亲)第一个去钉钉子,到对岸固定绳子,大部队过河。他当时没有受伤,他的同事、战友受伤,有些已经冲走了、牺牲了,江界河的水都红了。他一心想过江,如果过不了江,很多人都要牺牲。”渡江后,谢斌跟随大部队继续长征,后来负伤。1950年,在瓮安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2个月后,他唯一的女儿谢兴荣出生。

  出生于瓮安县的红色特工冷少农长期潜伏在南京国民政府高层,出生入死赤胆忠心,智取许多机密情报,为红军反“围剿”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932年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南京雨花台。在给母亲的信中,冷少农写道:“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忠实的去为他们努力……”冷少农也给儿子写了信。冷少农的孙子冷启中说,用爷爷对父亲的教导来鞭策自己、教育后代:“给父亲的信是这样说的:‘希望你好好努力,以期无负于家庭,无负于社会。一个人除解决自身的问题而外,还须顾及到社会人类。’爷爷给父亲的信的教导,我们用来鞭策自己,教育后代。”

  在娄山关采访当天,下着大雨,山路十分湿滑。就是在当年的娄山关战斗中,钟赤兵身负重伤,经历三次截肢,后来独腿走完长征路。老红军孔宪权的孙女孔霞讲述了钟赤兵的故事:“他(祖父)也会给我们讲娄山关战斗的惨烈,他讲得最多的是他的老战友钟赤兵。他讲起当时没有任何医药,钟赤兵咬着木棍锯腿,没有麻药,就是用酒。他讲的这个故事非常感动我们。”

  主题采访团记者在贵州娄山关进行采访(央广记者熊逸摄)

  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让人动容。数十年的平凡坚守,同样让人感动。在赤水市元厚镇,老党员肖义伍义务讲解四渡赤水的故事30多年。他说:“我在这里宣讲了34年,全是义务的。我从小受舅妈、舅舅耳濡目染,就是把当年救红军伤员联合发生的红色故事讲给我听,我牢记在心。因为现在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家、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并且我们党从成立那天开始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队伍,所以我坚持在这里讲红色故事,就是为了传承我们党的初心,牢记党的使命。”

  肖义伍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对初心的理解和对信仰的坚守。“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被感动,在感动中追寻初心。踏上贵州的土地,亲身行走在陡峭险峻的山隘、泥泞湿滑的田间,用脚步丈量长征路,把长征精神镌刻在心中,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编辑:张燕玲】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