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武汉龙王庙守堤人:23年4立生死牌

2019年08月05日 14:06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汉口龙王庙守堤人:23年4立生死牌

龙王庙大堤前,党旗高高飘扬(2016年资料图武威摄)

  龙王庙守堤人(采访对象提供)

  武汉龙王庙大堤地处长江和其最大支流汉江的汇流处,迎面而来的是两条巨流的滚滚波涛,大堤背后则是繁华百年、人口稠密的汉口核心区。江汉路步行街、汉正街小商品市场,这些国人耳熟能详的商圈,都与龙王庙咫尺之遥。

  江汉区水政监察大队书记李萍说,龙王庙大堤上曾经树立过4次生死牌,分别是1996年、1998年、1999年和2016年。除了1998年那次他去了抗洪工程组,其他3次他都签了名字。“立生死牌誓与大堤共存亡,是我们守堤防汛责任具体化、形象化的体现,也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李萍说。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武威(署名除外)

  52岁的杭建权是龙王庙所在打扣巷码头的防汛责任人。3年前的2016年7月6日,龙王庙段水位一度达到28.37米,超警戒水位1.07米,没过了龙王庙前的镇水石碑和防汛闸底板,龙王庙封闸,杭建权第一次在生死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每两小时起床查看水情

  采访当天,正好是杭建权值班,彼时江水超过了25米的设防水位,所以武汉市仍启动防洪应急四级响应,按要求巡堤查险。值班时,杭建权要24小时都待在龙王庙外江堤旁的值班室里,无论昼夜,每隔两小时查看水情,及时汇报。

  值班室是一座位于大堤外的两层小楼。在一楼的橱窗里,至今还保留着两块生死牌。杭建权说,1998年的那块生死牌是复制品,真品已经被北京的博物馆收藏,而2016年的那块生死牌则是原件,杭建权的名字赫然在列。时隔18年的两块生死牌上,都写着一句誓词——“誓与大堤共存亡”;唐仁清、李建强的名字还两登生死牌。

  每逢危急便立生死牌

  “其实,龙王庙的生死牌早在1996年就有了。”头发花白的李萍告诉记者,1992年,他从军队转业进入当时的江汉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工程管理科,后担任江汉区堤防管理所副所长等职。机构改革后,李萍进入江汉区水政监察大队工作,从2002年起担任大队书记至今。

  李萍说,1996年,长江和汉江暴发洪水,作为两江汇流之处的龙王庙,正是防范要冲,李萍和很多抗洪抢险的工作人员都奋斗在抗洪第一线,当时的武汉市市长赵宝江也亲自来到前线视察。“我当时就守在龙王庙闸口,赵市长来了之后反复强调龙王庙的重要性,我印象中他还说了一句‘一定要守住龙王庙,没守好,那可是要掉脑袋的’。于是我们就立下了一块生死牌,党员干部率先签名,誓与大堤共存亡。”1998年,龙王庙的最高水位曾达29.43米,江外马路上的窨井盖不断往外冒着黄水。1999年最高水位28.89米、2016年最高水位28.37米,龙王庙闸口前两次立起生死牌时,李萍都亲自参与了巡堤查险,也都在生死牌上签了名。

  从长江险滩到旅游景点

  “现在的龙王庙,已经从以前的险滩变成了如今的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过整治,大坝比之前坚固了很多,但作为防汛工作者,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打包票。”李萍介绍,1998年洪水退了以后,党中央高瞻远瞩,斥巨资启动龙王庙险段综合整治工程,对全长1080米的龙王庙险段,按照“扩宽抠门,改善河势、除险加固、综合治理”的原则,扩宽南岸嘴(汉江入长江口的右岸),加固汉口驳岸,实施铰链沉排和隔渗墙建设,使龙王庙堤防得到加固。

  2000年,龙王庙景区建成,市民通过龙王庙闸口可以一览汉江和长江交汇时的盛景。杭建权说,汉江整治前是上宽下窄,因此汉江汇入长江时水流速度会变得很快,也让江堤饱受冲击,“以前汉江水汇到长江时,甚至会有1米高的落差,如今我们引江济汉、南水北调之后,这样的落差看不到了,对堤岸的冲击也小了”。

  将抗洪精神传给年轻人

  李萍介绍,李建强已经60岁,马上就要退休;而身为江汉区水政监察大队大队长的唐仁清,在队伍中一直都起着“传帮带”的作用。

  李萍说,2016年4月,江汉区水政监察大队对外公开招聘10名辅助执法人员,唐仁清亲自拟定题目,对应聘者当场考试,最终招聘了10名年轻人。“唐队长对这些年轻人的培养非常重视,进行了专业培训,正好那一年培训完,6月底7月初遇到洪水,就把新招的骨干推到了防汛一线,这10名新同志在唐队的带领下都参加巡堤查险。唐队向年轻人提供了很多经验,比如怎样在酷暑天保持体力,如何巡堤,如何看水情、如何记录有关情况、进行对比等等。水位高时,他还带领队员沿着防洪墙查找险情,他带着新同志下到齐腰深的江水中,拿着一根竹竿向前探路,手把手教年轻人做记录。”李萍说,生死牌是水务大队的一种文化传承,也是对抗洪精神及光辉历史的传承。“一块生死牌体现了我们的初心和使命。”

【编辑:谷梦溪】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